新巴尔虎右旗:聚焦文旅元素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我国广袤的北疆大地上,新巴尔虎右旗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拥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近年来,新巴尔虎右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进一步打造“歌游内蒙古”品牌,以“文体旅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将体育赛事、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以赛促旅、以旅彰文、以文铸魂”的发展路径,有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文化培根铸魂,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文旅品牌创建中互鉴交融。新巴尔虎右旗将“那达慕村晚”作为“北疆村晚”的主流形态,在百姓村晚和那达慕的有机结合下,以百姓村晚强大的群众基础和民间资源、非遗项目为依托,打造集展示传统文化、再现传统民俗、分享美景好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推动文旅工作迈向更深层次的融合与创新。
在文化传承保护中凝聚人心。新巴尔虎右旗秉持“传承文化、服务大众”的宗旨,开展“非遗年货节”、“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百姓大舞台文艺汇演、“群众性大合唱展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2025年1月,新巴尔虎右旗把握春节申遗成功的黄金时机,携特色民族服饰、巴尔虎毡子手工制作技艺、皮雕制作技艺、呼麦等非遗项目,到首都国家非遗馆进行展演,还走进首都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现场观众和游客零距离交流互动,让更多人了解内蒙古,进一步把非遗文化与传统“村晚”有机结合,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打造非遗与文旅融合新发展理念。
截至目前,新巴尔虎右旗已确定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11项、传承人4人;呼伦贝尔市级代表性项目21项、传承人15名;旗级代表性项目53项、传承人113名。
在加强文化服务中团结奋进。新巴尔虎右旗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完善旗图书馆、文化馆的基础上修建完成了民族文化中心,对思歌腾博物馆进行改造升级,建设宝格德乌拉非遗馆,逐步完善了旗、苏木镇、嘎查(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旗文化系统公办文化机构达到12个,其中,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影剧院1家,博物馆2个,苏木镇文化站7个。建成游客服务中心1个,基本实现城乡“15分钟健身圈”,全旗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不断加强文艺大舞台、文化宣传栏、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拓展乡村文化阵地,加强文化队伍业务指导,创作推出歌曲、舞蹈、诗歌、摄影、书法等优秀文艺精品,拥有8支文艺志愿者队伍,志愿者达400余人,不断为乡村文化建设输入新血液、注入新动能。年均举办主题性群众文化活动50场以上,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和文化活动200场左右,文化惠民演出成为讲好新巴尔虎右旗故事、增进各民族交流交融的独特“名片”。
以富民增收搭建桥梁纽带。新巴尔虎右旗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是自治区20个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在五大任务考核类别中是战略资源型工业重镇,有着资源禀赋的唯一性、发展方式的代表性、战略定位的独特性、文化底蕴的多元性等特征。结合实际,新巴尔虎右旗制定《牧区乡村旅游接待户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以旅为媒,以融为径,全力打造“房车+牧户游”新业态,发挥地方国企担当,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在全市首批定制投放多功能一体化可移动式牧户游房车,可满足住宿、餐厅、售卖、烤吧、厨卫、屠宰冷藏等需求,以低价向嘎查集体出租,嘎查择优为旅游线路规划内基础设施完备且具有运营经验的牧户游、牧家乐分配,实现当地牧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联动增收,激发农牧产业“接二连三”新活力,助力擦亮“呼伦贝尔大草原”区域公用品牌。
为了满足游客“体验式消费+极致新鲜”的定制化需求,新巴尔虎右旗还在牧户游房车中配备了10辆移动屠宰冷藏车,这些流动的“加工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实现肉羊四季出栏、移动加工的伴随式服务,“一羊一码”的全流程可追溯,推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西旗羊肉”实现“从草原到餐桌”全链条全要素创新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共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以业态培育助力共同繁荣。倾力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核心理念,积极筹备呼伦贝尔大草原户外山地运动节——首届沿“呼伦湖”自行车拉力赛、第十届内蒙古“阿拉坦额莫勒”杯青少年柔道国际邀请赛等精品赛事,充分发挥“以赛促旅、体旅融合”的带动作用,助力打造特色体育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宣传、深度体验,生动讲述中华民族历史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
2024年全旗共接待游客55.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53%和21.51%。
体育设施提供便利条件。建成民族体育健身中心,加大巡检维护维修力度,确保场地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实行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每年进馆锻炼人次超8.5万,健身场地成为各族群众共同锻炼、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体育赛事弘扬民族精神。创新“民族团结+体育+文化旅游”互融互促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融入体育赛事、文化旅游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丰富和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形式和内涵。举办赛马、搏克、通克、喜塔尔、巴日盖等一系列具有民俗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目标,让各族群众在体育赛事活动中交往交流交融。
体教融合增进民族交流。深入挖掘柔道、搏克、蒙古象棋等传统体育项目,积极开展“体育进校园”,坚持教会、勤练、常赛,努力让每位学生掌握1项传统体育运动技能,增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群体中扎根。
下一步,新巴尔虎右旗将紧扣“文化培根铸魂、旅游富民增收、体育凝聚人心”定位,充分发挥文化浸润心灵、旅游增进认同、体育促进交流作用,让各族群众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