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写在习近平主席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14 10:00
【字体: 打印

应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越南国家主席梁强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4月14日至15日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邀请,习近平主席将于4月15日至18日对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年内首次出访,也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后首访周边国家。

中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倡导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元首外交为引领,同周边国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强各领域交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形成务实高效的周边工作框架,推动周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利益相融、命运与共。习近平总书记此次东南亚之行,是中国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重要实践,将书写中国与周边国家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共同迈向现代化的崭新篇章,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共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百年变局中发展壮大

这是习近平第四次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身份访问越南。在2015年、2017年和2023年的国事访问中,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引领双边关系开启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定向把舵和战略引领,是中越关系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重要政治保证。

从世纪之交确立“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方针和“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精神,到2008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到进入新时代,宣布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中越双方秉持友好初心,赓续传统友谊,牢记共同使命,推进各领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共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百年变局中发展壮大。

向历史深处追溯,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中越两党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

“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胡志明主席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前三次访越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探访胡志明故居,向胡志明陵敬献花圈,追思缅怀。在胡志明故居,习近平总书记追忆感慨:“见贤思齐,我们应当向毛主席、周总理和胡志明主席学习看齐,把中越友好传承好、发展好,造福两国人民。”

去年8月苏林总书记访华,第一站是广州。在参观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时,他在留言簿上写下“祝越中友谊世代相传、万古长青”。“越南的革命历史与中国的革命历史紧密相连,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结下了深厚友谊。越南人民始终不会忘记中国在越南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给予的帮助。”苏林总书记有感而发。

中国和越南同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两党秉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团结带领各自国家人民取得瞩目的发展成就。把中越友谊传承好、发展好,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期待。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越两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去年8月在同苏林总书记会谈时强调,“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包括越南在内的各国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中国连续20多年保持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新增对越投资金额和项目数量稳居前列;两国互联互通和智慧口岸建设有条不紊推进,数字经济、能源转型等新兴领域合作方兴未艾;跨境旅游合作区让中越游客便捷实现一日游两国……中越务实成果持续造福两国人民。

今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越南共产党筹备十四大的关键年份,对于中越两国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在各自国家发展振兴的关键时期,中越把准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方向,锚定政治互信更高、安全合作更实、务实合作更深、民意基础更牢、多边协调配合更紧、分歧管控解决更好的“六个更”总体目标,从睦邻友好的历史长河中汲取力量,在命运与共的发展大局中开拓未来,将为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赋予中马命运共同体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和世界意义

中马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关系发展一直走在地区国家前列。马来西亚是东盟成立后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也是最早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东盟国家之一。2023年3月,双方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开启两国关系新的历史篇章。

“世代友好的亲密邻居、携手发展的真诚伙伴、情同手足的知心朋友、共促和平的重要力量”。2024年9月,习近平主席同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会谈时的话,道出中马关系的深刻内涵和对双边关系的美好期许。

易卜拉欣最高元首郑重表示,马来西亚“视中国为可信赖的伙伴,致力于同中国发展强劲伙伴关系,实现共同进步,成为彼此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

理念相近,利益相融,人文相通。在一次次会谈会见中,中马两国领导人畅叙跨越山海的情谊,宣示着眼未来的战略抉择,推动双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高质量合作开花结果。

20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对接各自发展战略,将钦州、关丹产业园区打造成中马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如今,马中关丹产业园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创造了“两国双园”模式下的两国经济合作创新典范。

“榴莲航班”往返穿梭,中企助力马来西亚“国民车”焕发新活力,跨境移动支付服务跑出“加速度”,绿色发展、新能源等新兴领域进一步拉紧合作纽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国,与正在建设“昌明大马”的马来西亚,在各自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深度对接、携手并进。

2024年5月,为庆祝中马建交50周年,中国邮政与马来西亚邮政共同推出联合纪念邮票,票面上,中国的迎客松和马来西亚的国树印茄树,象征着两国的牢固关系和深厚友情。马来西亚教育全球服务中心(EMGS)数据显示,2024年,留学马来西亚的中国新生超过3.3万人;中国17所高校开设马来语课程;2024年,马来西亚接待中国游客约380万人次,重庆、新疆等地成为马来西亚游客的热门目的地;继中马联合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