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 政策简明问答:《内蒙古自治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

    2024-05-18 朗读

    政策简明问答:《内蒙古自治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包括2个部分160项重点任务,主要从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现将相关内容解读如下。一、《方案》制定的背景是什么?党的二十大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攻坚克难、深化改革。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出台1.0—3.0版改革方案,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1.0版方案),主要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8个指标领域,启动了经营主体办事创业的“便利化”改革。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版方案),主要对标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扩展为20个指标领域,聚焦“四减一优”,全力推动减时间、减环节、减成本、减跑动、优服务,深化“便利化”改革。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以更优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行动方案》(3.0版方案),主要聚焦“数字化”改革,着力提升全流程审批、监管和服务的智慧化水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延续深化前3版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更加强调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更加注重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畅通服务、数字、监管、法治“四条”主线,更加突出“制度的系统集成”和“企业的精准服务”。二、《方案》的目标任务是什么?《方案》聚焦“六个工程”和企业投资生产经营、群众办事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从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优化要素保障环境、优化法治监管环境、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5个方面,提出160项具体任务,要求各地区各部门2024年底前完成121项具体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2025年底前完成全部任务并持续推进。(一)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方面,以全面落地国务院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从推动“蒙速办”政务服务品牌再升级、加强数据共享应用、持续优化经营主体登记服务等12个方面,提出61项重点任务,着力推动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二)优化要素保障环境方面,从优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保障、提升融资服务和监管水平、强化就业服务和人才服务保障3个方面,提出20项重点任务,着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要素供给成本。(三)优化法治监管环境方面,从推动营商环境立法、开展诚信工程建设、推进信用监管常态化、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积极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11个方面,提出52项重点任务,着力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权益。(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方面,从营造企业创新发展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力度、打造宜居生活环境3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任务,着力打造更优产业生态环境。(五)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方面,从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积极推动惠企政策落实兑现、推进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3个方面,提出8项重点任务,着力营造重商安商亲商爱商的氛围。三、《方案》主要特点有哪些?与以前的3版方案相比,该《方案》持续迭代升级,涉及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多、层次更深,要求更高,主要特点突出体现在“创新性、系统性、全面性、清单化、数字化”五个方面。一是创新性。按照国家、自治区最新部署,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突出改革创新,例如推动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探索开展能源、水利、交通“一件事”集成办;探索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建设“蒙科聚”平台;推动失业保险稳岗及更多优惠政策“免申即享”;探索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建立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实施综合监管“一业一册”告知制度,推广“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模式;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等。二是系统性。强调跨部门协同改革创新,打好改革和政策“组合拳”,从推动企业“点”上办事审批服务改革,向优化产业发展全链条管理服务拓展,打造产业链与资金链、创新链、服务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三是全面性。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需求,从政务服务、要素保障、法治监管、创新创业、亲清政商5大环境,推出32大项重点任务,推动全区实现六个“全方位”,即政府职能全方位转变,政务事项全方位优化,制度体系全方位建设,企业活力全方位激发,流程再造全方位推进,企业需求全方位满足。四是清单化。将32大项重点任务颗粒度细化为160项任务,将细分任务的责任明晰到具体部门,生成任务台账,便于动态监测督办落实。五是数字化。更加强调以数字化改革倒逼制度创新,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服务更加高效便利。如初步形成以“一云一网一平台”为核心的自治区政务数字化基础支撑体系,全面推广“一企、一照、一码”应用,逐步实现全区公共资源交易数据“一网共享”、交易“一网通办”、服务“一网集成”、监管“一网协同”、平台“一网统管”,推动居民用户“刷脸办电”和企业用户“一证办电”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区块链+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四、如何保障《方案》落地见效?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庞大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坚持不懈、共同努力。因此,《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鼓励改革创新、实行约谈通报、加强督促落实、加强宣传推介5个方面提出要求,保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 《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细则》解读

    2024-05-08 朗读

    《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细则》解读,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为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细则》,就文件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出台《细则》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行政规范性文件《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规范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推动《管理办法》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及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规定,进一步制定了配套的《细则》,对《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细化,为实际工作和具体操作提供依据。《细则》的出台,将促进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提质增效,提高行业标准化水平,助力文化和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提升,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细则》和《管理办法》的关系和区别?  《细则》是《管理办法》的配套文件。《管理办法》主要规定了标准化工作原则、机构职责、管理要求和主要程序,突出了基础性、原则性。而《细则》则系统地明确了标准化工作的相关具体流程和操作要求,更具指导性、实操性。  三、《细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细则》分6章41条,其中:第1至3章,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对不同类型标准的管理职能,具体规定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流程,以及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管理要求;第4章,明确了标准国际化工作的相关要求;第5章,强调了标准的宣传、实施和监督工作;第6章,细化了对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管理要求。《细则》附件主要明确了标准制定相关流程、材料及文件模板。  四、怎样确保《细则》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国家标准委有关规定制定《细则》,符合最新的政策精神和管理规定。  二是结合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实际,在充分征求相关单位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意见的基础上,对具体流程、提交材料等相关要求进行了系统梳理、逐项明确,使《细则》符合工作需要。特别是对标准制定流程进行优化,进一步健全了企业、消费者等相关方参与标准制定修订的机制,有助于形成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三是制定了工作流程图、材料目录等图表资料,并参照国家标准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相关文件模板,为具体操作提供全面清晰、便于使用的指南。  五、《细则》中对于各类标准的管理要求有什么区别?  此前发布的《管理办法》中已经明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各类标准的管理,应当遵循标准化工作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制定单位有关要求执行。   对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细则》重点明确了制定、复审、修改、废止等具体工作程序和材料要求;对于地方标准,《细则》补充了标准发布后报送相关信息的要求;对于团体标准,《细则》侧重于加强引导和监督;对于企业标准,按照市场监管总局《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中明确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在《管理办法》中已提出了总体要求,因此《细则》中不再增加额外要求。  六、如何引导团体标准工作有序开展?  为落实《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团体标准工作有序推进,《细则》中明确了对部业务主管和行业管理社会组织制定和实施团体标准进行指导和监督的相关要求,强调加强联系,做好协调沟通,引导团体标准符合产业发展政策、行业发展方向和业务管理需要,避免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冲突。  七、关于标准国际化工作有什么新要求?  随着文化和旅游领域标准国际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参与活动明显增多,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细则》设立了标准国际化工作专章。在参加国际会议和对外交流活动、提出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或文稿提案、遵守知识产权规定等方面,对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或国内对口组及下设有关组别、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单位、部业务主管社会组织和行业管理社会组织等不同类型的单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确保相关工作符合全球相关性、协商一致性等原则和国际标准发展趋势。  八、如何优化和规范相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管理?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开展标准研制、推动标准实施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细则》在《管理办法》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和旅游部管理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构成、组建、换届、调整和监督管理的原则,对其内部管理、年报报送、重大事项报告等程序和要求进行了细化。  九、后续如何推动《细则》执行?  《细则》向社会公开发布后,将在政策解读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图解说明、业务培训等方式进行宣传,并组织相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推广和贯彻落实。

  • 一图读懂《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细则》

    2024-05-06 朗读

    一图读懂《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细则》,
      

  • 一图读懂:2024第三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2024-02-16 朗读

    一图读懂:2024第三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 图解:《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国家...

    2024-01-27 朗读

    图解:《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 一图读懂:《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

    2024-01-17 朗读

    一图读懂:《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定与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

    2024-01-17 朗读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定与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2024年1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定与管理办法》(内文旅办字〔2024〕26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于传承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非遗特色村镇、街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解读如下:一、《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这条主线,牢固树立区域性整体保护意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将非遗保护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非遗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推进非遗特色村镇、街区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助力全区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及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建设非遗特色村镇”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提供政策支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定与管理办法》。二、《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管理办法》共十八条。在阐释《办法》制定目的、依据、定义的基础上,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申报条件、材料要求、认定程序、设立建设、支持措施、评估管理等提出要求,旨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认定与管理办法,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发展。三、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要求一是四至范围明确,占地面积不少于2000平米;二是非遗业态集聚,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文旅消费人次及消费规模较大;建有非遗沉浸式体验空间,营业商户中以非遗为主营的商户数量或营业面积占比不低于50%;三是社会治安、照明、卫生、交通、通讯情况良好,有满足消费者出行基本需求的公共交通服务;四是文旅消费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成集聚效应、品牌效应,在本地居民及外地游客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吸引力;五是市场秩序良好,消费环境诚信守法、文明有序、健康绿色,消费者维权便利;近2年区域范围内未出现较大违法违规问题;六是所在旗县(市、区)政府重视发展非遗业态经济,合理规划消费场所设施空间布局,营商环境良好,引导市场主体创新非遗消费业态。四、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条件一是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孕育及发展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形态或生产生活方式;二是非遗资源较为丰富、特色鲜明,拥有旗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不少于2项,或拥有自治区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至少1项,且传承存续状况良好;三是非遗保护传承氛围浓厚,有较高的群众认同度和活动参与率,拥有旗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不少于2人,或日常参与非遗传承实践活动人数不少于20人,传承人及从业者队伍相对稳定;四是能够常态化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培训、体验等活动,年均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不少于5场次;五是建有非遗场馆(场所)至少1个,基础设施及传承设备齐全,能够满足非遗传习传播活动基本需要;六是有专人负责组织群众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活动,活动经费有保障。五、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政策支持对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实施动态管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盟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每3年组织一次考核评估。对考核评估合格的,通报表扬,并予以奖励;对考核评估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期满考核评估仍不合格的,取消其自治区级非遗非遗特色村镇、街区资格,并进行公示。 对建设成果突出的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在推荐纳入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申报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及申报国家级非遗特色村镇、街区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 《关于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的通知》解读

    2024-01-08 朗读

    《关于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的通知》解读, 《关于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的通知》解读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文物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的通知》(工信部联通信〔2023〕257号,以下简称《专项行动》)。为推动政策加快落地,回应社会关切,现对《专项行动》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专项行动》的出台背景是什么?移动网络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5G发展,强调“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信息通信行业“十四五”规划》对重点应用场景移动网络深度覆盖进行了部署。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移动网络。广大用户从过去关注移动网络有没有覆盖,转变为更加关注移动网络质量和业务体验,期待更美好的数字生活;同时,各行各业正经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关键阶段,对移动网络深度覆盖的需求更加迫切。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旨在践行“人民邮电为人民”初心使命,聚焦重点场景,加快推进移动网络深度覆盖,提升网络质量,优化用户感知,向广大个人用户和行业用户提供高质量移动网络使用体验,支撑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二、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4G基站数超过600万个,4G网络已全面覆盖城乡;5G基站数达328.2万个,5G网络覆盖逐步从“市市通”到“县县通”并持续向乡镇、行政村等延伸。信息基础设施量质齐升,移动网络能力持续增强,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一是推动“信号升格”有利于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移动宽带网络接入已成为群众衣食住行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开展“信号升格”,将有效提升日常生活关键点位移动网络覆盖,解决信号强度、时延等问题,提升广大用户移动网络使用体验,更好满足数字时代的生活需要。同时,支撑高清视频等新型应用发展,提升用户新业务感知。二是推动“信号升格”有利于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移动网络设施的基础支撑。开展“信号升格”,将提升医疗机构、文旅场景、高等学校、重点商超、商务楼宇及酒店等移动网络质量,助力行业提质增效,为行业不断开辟新蓝海、加速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推动“信号升格”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通过完善城乡移动网络覆盖,提升政务中心、交通枢纽、城市地铁、公路铁路水路、乡镇农村等移动网络质量,提高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效率,促进社会治理从经验驱动转为数据驱动,支撑社会治理过程和手段的数字化、智能化。三、《专项行动》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专项行动》坚持人民至上、聚焦重点场景、注重统筹推进、强化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作用,通过推动“信号升格”、“感知升格”、“保障升格”、“能力升格”,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支撑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分别从加强重点场景网络覆盖、加快重点业务服务提升、强化资源要素高效协同、促进监测评测水平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四大主要任务。在加强重点场景网络覆盖方面,面向政务中心、文旅、医疗机构、高等学校、交通枢纽等11个重点场景,明确提出了2024年和2025年的覆盖目标。在加快重点业务服务提升方面,部署了优化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部署、完善互联网业务感知关键指标监测分析、加强新技术应用和产品方案研发等任务。在强化资源要素高效协同方面,部署了推进跨行业规划衔接和标准落实、保障重点场所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通行权、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用能保障等任务。在促进监测评测水平提升方面,部署了完善网络质量评测体系和监测能力、强化通信网络抗毁能力等任务。四、未来两年,全国移动网络将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在哪些方面提出了量化指标?《专项行动》立足发展现状,研判未来趋势,确定了“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目标,即移动网络信号显著增强,移动用户端到端业务感知明显提升,资源要素保障更加有力,监测评估能力持续增强,为广大用户提供信号好、体验优、能力强的高品质网络服务。一是在衡量移动网络覆盖方面,到2025年底,超过12万个重点场所实现移动网络深度覆盖、3万公里铁路和50万公里公路、200条地铁线路实现移动网络连续覆盖。5G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持续完善。二是在衡量移动网络性能方面,到2025年底,移动网络下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于220Mbps,上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于45Mbps。三是在衡量融合业务质量方面,到2025年底,卡顿、时延等主要业务指标全面优化,移动网络达标速率占比不低于95%,5G流量占比显著提高。五、如何保障《专项行动》落地见效?当前,移动网络已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相关行业和用户既是网络发展成果的受益者,也是为网络建设提供资源要素支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专项行动》的落地见效,离不开协同合作、健康有序的网络建设环境。《专项行动》提出了4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统筹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各地通信管理局结合实际,联合省级和地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相关方建立“信号升格”工作会商机制,制定本地区信号升格具体落实方案,形成协同推进合力。二是强化任务落实。各地通信管理局完善工作流程,建立工作台账和需求清单,主动开辟“信号升格”快速通道。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调研摸底,组织相关重点场景运营单位主动提出需求清单,协调加强场地、管道、电力等资源要素保障,合力推进网络建设。三是组织评测发布。持续推进全国范围移动网络质量评测,开展信号“星级”评定和发布工作。各地通信管理局组织评测工作下沉,形成常态化监测评测能力和工作机制;适时公开发布重点场景移动网络信号覆盖评测结果,树立先进典型和示范标杆,营造良好氛围。四是注重成果运用。综合运用监测评测、实地走访、用户调研等方式,对各地、各企业、各场景开展“信号升格”成效进行评估,遴选一批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电信企业、行业单位、互联网应用企业及网优工程师等。国务院国资委、各行业主管部门、基础电信企业集团公司依职责加强对“信号升格”推进落实情况的考核评估。

  • 一图读懂《内蒙古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效...

    2023-12-29 朗读

    一图读懂《内蒙古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效评估实施细则》,

  • 《内蒙古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效评估实施...

    2023-12-27 朗读

    《内蒙古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效评估实施细则》政策解读,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系统性保护水平,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2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效评估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共十二条,主要包括评估内容、评估程序、评估材料及评估结果。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细则》规定评估工作主要就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实施和建设目标实现情况开展评估。主要内容:一是总体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生态保护、文化公园等专门性、专项规划衔接情况;二是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及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机构、工作机构履职情况;三是建设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及投入使用情况;四是保护方式与保护措施落实情况;五是建设成效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情况。《细则》明确评估工作主要程序:一是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展自评,二是盟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进行复核;三是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进行审核,并委托第三方机构或组织工作组采取调研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评估;四是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议,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机构负责人当面汇报并现场答辩,形成评估拟定结果;五是向社会公示公布。《细则》明确评估结果作为享有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资格、政策资金支持扶持及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荐申报的主要依据。评估优秀的,予以通报表扬,并在自治区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中给予重点支持;不合格的,督促整改,整改期限为1年,并停止下一年度建设资金支持。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蒙ICP备19004083号

联系我们:0471-6967812;mail@nmgwlt.cn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95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