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5·18 国际博物馆日 内蒙古活动异彩纷呈, 2025年5月18日,第49个“5·18国际博物馆日”内蒙古自治区主会场在阿拉善博物馆开幕。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区各级文旅部门、博物馆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精心组织策划了精品主题展览、社会教育活动、公益鉴定、学术研讨、博物馆之夜、普法宣传等活动,努力让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策划精品展览 阐释文明根脉“5·18”期间,全区博物馆深度挖掘文物藏品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转化为宝贵教育资源,推出特色展览20余个,以飨观众。内蒙古自治区主会场特别推出“弱水三千 同风共沐——内蒙古居延遗址出土文物展”、“玉蕴华风——阿拉善博物馆藏齐家文化玉器展”两大精品展览,结合丰富的出土文物,多角度、多层次呈现“北疆文化”的源远流长,让观众在“探秘居延遗址”和了解黄河流域早期玉文化中,深刻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各地分会场也尽展其才,呼和浩特博物院举办“美人之美——昭君博物院馆藏年画展”、通辽市文博院举办“从西辽河走向大中华——通辽考古五十年成果展”、鄂尔多斯市博物院推出“大河长歌——山东文物鄂尔多斯特展”等精品展览,让观众通过展览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发挥博物馆文以化人的重要作用。同时,多地博物馆利用数字化手段,进一步丰富展示形式,着力打造“云赏”博物馆。南宝力皋吐博物馆将“人”形陶壶以360度全息投影技术动态展示,并结合AI语音解说,展现其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同时设置VR考古体验区,模拟史前遗址发掘场景,使观众“身临其境”体验史前生活;鄂尔多斯市博物院推出“古韵今声:博物馆的云端讲解”,实现了让文物说话、让历史鲜活的现代文博图景。打造精彩活动 拓宽教育手段“5·18”期间,全区博物馆围绕主题开展活动400余场,涵盖教育、讲解、宣传展演等多个类别。内蒙古自治区主会场举办“文物之旅·探秘阿拉善”、“宝藏小剧场”、“文脉里的阿拉善”等多项社会教育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文化活动的魅力。各地分会场也活动亮点频出。敕勒川博物馆举办“以青年之声讲述历史,以青春之力守护文明”活动,聚焦非遗技艺传承,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让参与者感受文化遗产的“重生”之美;呼伦贝尔博物院以“桦韵千年——非遗传承润心田”为主题,开展非遗讲座、手工制作;赤峰博物院举办“小小考古人”、“小小修复师”体验活动,通过在模拟探方内体验考古发掘,修复复制的红山文化彩陶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任重道远。包头博物馆、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苏尼特左旗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还开设“流动博物馆”,配合文物讲解及相关的体验活动,让历史文化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进一步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除此之外,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民族博物馆、通辽市文博院等博物馆推出博物馆之夜,以文化点亮夜的美。强化优质服务 延伸惠民半径“5·18”期间,全区博物馆增强优质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积极推动文化直达基层,让历史文化融入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内蒙古自治区主会场邀请故宫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馆协会专家围绕“中小型博物馆提升振兴”、“鼻烟壶鉴赏”等内容开办专题讲座,普及博物馆发展及文物鉴定相关知识。呼和浩特博物院、集宁战役纪念馆等多家博物馆在博物馆日当天延长开放时间,满足更多观众的观展需求。自治区博物馆协会以及锡林郭勒博物馆、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乌海市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组织鉴定专家开展公益鉴定活动,进一步盘活民间藏品。呼和浩特市整合博物馆资源,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推出3条文博精品线路,涵盖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民族艺术等多个方面,为广大群众提供深度游览方案。为进一步提升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内蒙古自治区主会场设置法制宣传展板,发放《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长城保护条例》等法制宣传手册,设计文物保护情景剧,并专门设置led屏播放文物保护相关短视频。此外,全区博物馆根据自身特色,通过举办文创集市、非遗展示、文艺演出、公益讲解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节日“打卡”体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下一步,全区博物馆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惠民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改革创新,探索新策略和新实践,运用新技术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努力在“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弘扬蒙古马精神,闯新路、进中游”上做出更大贡献。
自治区文物局启动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2025-2030年)》, 5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在国际博物馆日内蒙古主会场宣布正式启动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2025-2030年)》,旨在全面落实《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协调发展。《计划》围绕九大方面助力中小博物馆发展,力争到2030年,全区博物馆在展览展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宣传阐释、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加彰显。构建起综合博物馆与专题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乡村特色博物馆等小众博物馆并重的,内容特色化、体制多元化、规模适度化、布局多样化、功能标准化的现代特色博物馆体系。强化保护阐释 多维精准发力《计划》在藏品管理、展陈提升、文物保护等多个方面作出明确提升计划。如推进馆藏文物资源资产规范化管理,完善藏品账目及档案,加大文物征集力度,开展藏品定级工作,丰富馆藏资源并提升质量;规范现有展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完善展陈内容,支持中小博物馆改造基本陈列,还将协调优质展览巡展;馆藏文物保护领域,支持中小博物馆实施文物修复、预防性和数字化保护项目;安全管理强调完善预案、加强演练培训等等。强化社会服务 提升综合实力《计划》致力于推动博物馆质量等级提升,助力有条件的中小博物馆在国家定级评估中晋位升级;社会教育方面,助推中小博物馆年内策划至少1项教育项目、组织5次活动,“五进”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社会效益提升聚焦规范管理,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延长开放时间及持续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博物馆里庆国庆”等惠民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社会美誉度。优化提升途径 探索长效帮扶在工作途径上,鼓励内蒙古博物院及盟市级博物馆与中小博物馆通过托管、连锁合作等形式进行长期合作,形成优质博物馆资源辐射效应;推广区域博物馆馆际联盟,整合资源与人员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发挥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协会行业指导、自律、协调、监督作用,吸纳中小博物馆入会,促进区内博物馆管理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整体提高。此次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的正式启动,将全面提升内蒙古中小博物馆的综合实力与服务水平,进一步弘扬北疆文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央视五四晚会:内蒙古非遗瑰宝震撼登场, 5月4日晚,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青春赞歌——2025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综艺频道(CCTV-3)、音乐频道(CCTV-15)和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云听客户端等平台与广大受众见面。晚会上,由内蒙古艺术学院青年学子带来的精彩节目《热烈的少年》惊艳全场,马头琴、呼麦等非遗瑰宝纷纷亮相。(图片为视频截图)节目中,激昂的羊皮鼓鼓点急促有力,瞬间吸引所有人的心神;马头琴和低音马头琴声醇厚悠扬,如草原上的风带着广袤天地的辽阔感迎面而来;本次亮相的还有陶布秀尔,这可是比马头琴还要古老的乐器,它造型独特,琴头有羊头、骆驼头等各种样式,音色优美浑厚,演奏时连续弹拨双音,还有独特的打指音,让人忍不住沉浸其中;更绝的是蒙古筝,弦音叮咚,搭配上震撼的呼麦,仿佛是大自然的和声;神秘悠远的冒顿潮尔、悠扬绵长的图瓦三弦也纷纷亮相,舞台瞬间变成了草原音乐的海洋。此次五四晚会不仅是青春的狂欢,更是一场文化交融的盛宴!来自内蒙古的青年们,用青春的力量传承北疆文化、奏响民族团结最强音,共绘民族团结的最美画卷!
丹青绘北疆,文物焕新生 “中国画·画文物 守望相助 和美同心——内蒙古采风创作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历史,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流淌着古老而辉煌的文明,展现出绚丽多彩的风姿。而文物,如同时间的使者,穿越千年,将历史的韵味与先人的足迹和智慧带到我们面前。在广袤无垠的祖国正北方, 有一片被历史与自然共同雕琢的土地——内蒙古。自古以来,多民族在这里和谐共生,孕育出独特的历史记忆与熠熠生辉的北疆文化。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阐释并传播展示北疆文化,由国家文物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精心指导,中国国家画院、国家文物局机关服务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以及北京出版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画·画文物 守望相助 和美同心——内蒙古采风创作系列活动”于2024年7月拉开帷幕。优秀艺术家齐聚内蒙古进行采风创作,活动贯穿内蒙古多地,持续数月,在草原与遗迹间捕捉的灵感,最终汇聚成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百余幅承载着匠心与深情的画作将文物之美、北疆之韵,娓娓道来。以笔问道:丹青妙手的采风之旅以笔问道 北疆寻迹——来自中国国家画院和内蒙古本土的70余位画家深入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赤峰等地,以古遗址、古建筑、珍贵文物为创作主题,用丹青妙笔描绘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踏过元上都遗址,触摸金戈铁马的岁月回响;驻足大召寺,聆听梵音与塞上老街市井喧嚣的交响;凝视辽上京的断壁残垣,感悟多民族的交流融合,以中国画的写意与文物的厚重,碰撞出新的艺术生命力。百幅画卷:文物活化的创新实践从采风路上的跋涉与构思,到画布上的皴染与勾勒,艺术家们以笔为舟,载着对北疆文化的深情作画。历时数月的艺术求索,最终汇聚成一场生动的艺术盛宴“中国画・画文物 守望相助 和美同心—— 内蒙古采风创作展”。百余幅画卷是采风的凝结,更是文明的续写。明长城与黄河的壮阔、绥远城将军衙署的威严、山西会馆的商旅记忆……鲜活地跃然于画纸上。创作展历时五个月,跨越寒冬与暖春,用创新表达让北疆历史贴近寻常百姓,吸引近34万人次到内蒙古博物院观展。共谱新篇: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中国画 画文物 守望相助 和美同心——内蒙古采风创作系列活动”以艺术为纽带实现了文化传承、文物保护与时代创新的深度交融。通过中国画的丹青描绘,赋予千年历史崭新的艺术生命,更以多重维度彰显文物文化艺术价值。在文物保护层面,唤醒公众对珍贵文化遗产的守护意识;在文化传承层面,深入挖掘历史遗产与文化精髓。不仅是一次文物保护传承的成功实践,更是一次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北疆文化的生动诠释。丹青绘北疆,文物焕新生——当传统的绘画艺术与北疆文化瑰宝完美交融,这场持续数月的采风创作系列活动,已然超越了艺术创作本身,不仅为北疆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更用艺术与文物搭建起民族团结的精神桥梁,通过守护共同的文化根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将激励我们在历史保护、文化传承与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和假日市场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4月29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召开全区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和假日市场工作视频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和假日市场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安排部署“五一”假期等重点时段全区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假日市场等工作。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张锐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扎实推进全区文旅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电动自行车、打通消防“生命通道”、“九小”场所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切实强化中央、自治区监督检查反馈问题隐患整改,加快推动问题隐患整改动态“清零”。要聚焦春末夏初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抗旱等工作特点和“五一”假期文旅行业安全形势,切实强化文博场馆、A级旅游景区、等级民宿等文旅场所和玻璃栈道、浮桥吊桥、大型游乐设施等高风险项目旅游项目安全监管,协调配合应急、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障游客安全。要加强值班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带班、重要岗位专人值班制度,科学合理安排值班人员,统筹做好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工作。会议要求,要持续打造“歌游内蒙古”区域文旅品牌,以“五一”假期为契机,结合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以“春暖花开北疆行 五一玩转内蒙古”为主题,聚焦假日文旅市场供给,积极组织开展“跟着赛事、跟着阅读、跟着非遗、跟着展览、跟着文博、跟着演出、跟着美食去旅行”等7大系列特色活动,做强“文旅+”融合文章,丰富场景业态,提供多元化、品质化、特色化文旅产品,不断激发消费新动能。要紧密结合“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月系列活动,紧扣“锦绣山河,亮丽北疆,美好旅程”活动主题,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学”七大场景,开展“五一”文旅消费周、非遗换新购物月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要不断规范市场秩序,提升“12345”等政务服务热线接办处置效率,严查“不合理低价游”、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妥善处置应对网络舆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各族群众和广大游客提供舒心暖心文旅服务。在家厅领导出席会议并安排部署有关工作。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和厅机关、文物局各处室、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会,各盟市和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文旅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会。
内蒙古上榜!关于推介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推介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扩大服务消费,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组织开展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推介工作。经推荐遴选,确定“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为特别推荐案例;确定31条游径为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其中“行中轴·读中国”文物主题游径等10条游径为十佳案例,现予以公布。请各级文物、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加大对优秀文物主题游径的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推进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特此通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025年4月17日附件: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特别推荐案例“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十佳案例“行中轴·读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北京市文物局“进京赶考之路”文物主题游径北京市文物局 河北省文物局“江南水乡·斗米尺布”文物主题游径江苏省文物局“廊桥化境”文物主题游径浙江省文物局 福建省文物局“瓷上中国”景德镇瓷业景观文物主题游径江西省文物局“斯文在兹”山东儒家文物主题游径山东省文物局南粤古驿道文物主题游径广东省文物局“蜀道金牛”文物主题游径四川省文物局“大汉紫道”文物主题游径陕西省文物局“我要去延安”文物主题游径陕西省文物局优秀文物主题游径“津融之光”文物主题游径天津市文物局“东方冀白”河北白瓷文物主题游径河北省文物局“重走梁林路”文物主题游径山西省文物局中东铁路(呼伦贝尔段)文物主题游径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抗战寻英”文物主题游径辽宁省文物局抗美援朝出征地文物主题游径辽宁省文物局“寻迹尔滨”文物主题游径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局“海上方舟 共同家园”文物主题游径上海市文物局“梅绽东方”梅兰芳文物主题游径上海市文物局“百年工商”文物主题游径江苏省文物局“重走一大路·红船起航”文物主题游径浙江省文物局“不如吃茶去”茶文化文物主题游径安徽省文物局“于都长征集结出发”文物主题游径江西省文物局“守望三峡”文物主题游径湖北省文物局“边城往事·从文故里”文物主题游径湖南省文物局改革开放蛇口史迹文物主题游径广东省文物局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重庆市文物局 四川省文物局中国两弹城文物主题游径四川省文物局“阳明问道”文物主题游径贵州省文物局滇西抗战文物主题游径云南省文物局“丝路遗珍·千年龟兹”文物主题游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联系我们:0471-6967812;mail@nmgwlt.cn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