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

重点领域信息

  •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博物馆讲解工作

    2024-04-09 朗读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博物馆讲解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工作水平,做好巡视整改的“后半篇文章”,4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博物馆处赴内蒙古马头琴艺术博物馆、呼和浩特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馆对讲解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通过现场查看展厅、听讲解、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座谈等形式,指导组指出内蒙古自治区是模范自治区,始终保持着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守望相助、携手奋斗共同书写了灿烂的文化。博物馆讲解工作是搭建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是传播文化、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提供公共服务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讲解内容的质量直接关系观众对文化理解,影响观众对文化的认知,必须高度重视。指导组强调,讲解工作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内蒙古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进一步提升讲解词撰写质量,兼顾讲解工作的专业性和通俗性,拓展讲解服务形式,加强讲解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讲解服务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参观需求。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玉泉区文体旅游广电局同志参与指导。

  • 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

    2024-03-30 朗读

    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性文物展”将在苏州博物馆开展, 2024年3月29日,“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性文物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展览将于3月30--6月30日于苏州博物馆本馆负一层特展厅展出。图片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孙金松院长致辞“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性文物展”在外推展览中尤为特殊,极为重要。“北方有佳人展”是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近20年来,首次推出的院藏出土文物特展,即此次展览由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苏州博物馆联合策划主办,苏博作为展览引进和展示单位、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全部展陈文物。整个展陈工作从前期筹备、大纲编写、展览设计、文物筛选、文物拍照、图录编撰、现场布展等工作全程由双方共同敲定、各自承担相应任务。可以说本次展览是考古院与博物馆的强强联合,双方各抒所长,实现了出土文物内涵发掘与活化展示利用的智慧碰撞。图片“北方有佳人”展览现场图片“北方有佳人”展览现场“北方有佳人”以1986年陈国公主墓、2003年吐尔基山女性墓、2015年辽圣宗贵妃墓考古出土实物为主,聚焦北方辽代贵族女子的精致生活。展陈分三部分,以“云鬓花颜金步摇”为题,讲述契丹女子对镜梳花黄的闺阁生活,各式妆奁收纳着她们的心头好物。“玉盘珍馐值万钱”,若只是穿金戴银,则未免流俗,契丹女子的奢华体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金银珠玉、玻璃水晶、琥珀玛瑙、青白彩釉,即便来自遥远的异域,也会成为她们的日常。“四时畋猎是生涯”,“辽以鞍马为家,后妃往往长于射御,军旅田猎,未尝不从。”契丹女子是草原游牧者的后裔,继承了祖先勇武强悍的基因,生来便善于骑射,马背与毡帐是最熟悉的地方;虽也对镜簪花,佩玉鸣鸾,但她们气度宽广,自信豪迈。“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在这草长莺飞时节,请君共赴苏州城,见证一场北方佳人与烟雨江南的奇妙邂逅。图片宝山辽墓诵经图摹本图片公主金面具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图片龙纹金手镯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图片玛瑙碗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图片葡萄紫色玻璃瓶2015年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小王力沟辽墓出土图片镶玉银鞓蹀躞带、银鞧带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图片银釦青瓷执壶2015年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小王力沟辽墓出土

  • 我区3家企业被认定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2024-03-29 朗读

    我区3家企业被认定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3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认定99家企业和单位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内蒙古牟尼乌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蒙古族皮艺)、内蒙古黑骏马乐器有限责任公司(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苏尼特右旗双利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蒙古包营造技艺)等3家企业入选。内蒙古牟尼乌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形成以非遗文化挖掘、文创产品研发、景区管理、文旅产业运营、非遗项目转化、文旅街区建设于一体的文化产业体系。截至2023年末,该公司经营的“莫尼山非遗小镇”累计培训各类人员数千人,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已成为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行业知名景区品牌。内蒙古黑骏马乐器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以马头琴制作、马头琴研究、马头琴教学、信息网络、资本运营、市场营销等多位一体的马头琴产业链发展体系。先后荣获中国马头琴学会内蒙古马头琴协会颁发的《马头琴贡献奖》和首界内蒙古马头琴艺术节马头琴制作艺术精品展览最佳音质奖。苏尼特右旗双利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在继承蒙古包营造技艺基础上,研发出大跨度旅游用蒙古包,生产出配套家具和陈设品。产品分布全国各省市,远销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新西兰、蒙古及中国香港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团队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用品生产先进企业”、“内蒙古自治区先进企业标兵”和“内蒙古自治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称号。此次活动旨在不断健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工作机制,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有效保护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增强行业发展活力,推动传统工艺在培育传统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作用,推动传统工艺保护与旅游发展相融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讲解和传授传统蒙古包哈纳营造技艺讲解蒙古包陶脑(错口、榫卯、插接)技艺制作下一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代表性传承人在带徒传技、交流推广、技术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年龄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聚焦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研究,助力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推出更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优秀产品。

  • 内蒙古博物院流动数字博物馆基层巡展

    2024-03-29 朗读

    内蒙古博物院流动数字博物馆基层巡展, 流动数字博物馆乌兰察布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2024年3月27日,在漫天沙尘中,内蒙古博物院“流动数字博物馆”巡展分队如期奔赴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参加由自治区民委主办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乌兰察布行主题宣讲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巡展活动。28日上午,“流动数字博物馆”展车亮相察右后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活动现场,将文化送到基层,将生动的历史故事带到百姓身边。作为本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数字博物馆展车承载上百件国宝文物数字藏品及两台AR增强现实技术设备,将“历史与今天”“古老与现代”相连。流动数字博物馆走进社区,成为本次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亮点。400余名专家学者、学生及社区群众纷纷走上展车,用科技放大文物,用指尖触摸历史。许多基层群众是第一次接触数字博物馆,感到新奇与兴奋,数字手段让国宝文物在基层“活”了起来,为参加活动的群众带来沉浸式数字观展体验。展车内讲解员专业细致的讲解,生动解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增强群众对中华民族深厚历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巡展活动宛如一场文化春雨用数字技术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滋润了基层的土地,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内蒙古博物院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文博力量书写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内蒙古时代华章。

  • 内蒙古博物院“北疆鉴宝——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

    2024-03-27 朗读

    内蒙古博物院“北疆鉴宝——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走进包头, 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文物局指导下,内蒙古博物院自2024年起,推出“北疆鉴宝”新模式,与区内各盟市联合开展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3月23日下午,内蒙古博物院联合包头博物馆举办“北疆鉴宝——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本次活动共有39名民间收藏爱好者参加,鉴定藏品200件(套),涵盖陶瓷器、玉石器、铜器、书画、杂项等多个类别。内蒙古博物院与包头博物馆多名文物鉴定专家从器物的年代、材质、工艺和价值等方面给出了客观的鉴定意见,为收藏爱好者们答疑解惑,普及文物收藏知识,交流健康的收藏理念。参与鉴宝的收藏爱好者们表示对这次活动期待已久,非常开心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文博专家专业的鉴定服务。民间收藏文物公益性鉴定咨询服务活动,是向社会公众开展的常态化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也是文博行业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民间收藏文物保护利用的新举措。内蒙古博物院组织的常态化公益鉴定活动自开展以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以资深的专家团队、专业的鉴定服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包头博物馆是内蒙古博物院实行联合公益鉴定咨询活动的第一站,之后内蒙古博物院将继续走进其他盟市,为广大民间文物收藏群众提供公益鉴定服务,努力打造区内一流公益鉴定品牌。

  • 内蒙古博物院“北疆鉴宝——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

    2024-03-27 朗读

    内蒙古博物院“北疆鉴宝——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走进包头, 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文物局指导下,内蒙古博物院自2024年起,推出“北疆鉴宝”新模式,与区内各盟市联合开展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3月23日下午,内蒙古博物院联合包头博物馆举办“北疆鉴宝——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本次活动共有39名民间收藏爱好者参加,鉴定藏品200件(套),涵盖陶瓷器、玉石器、铜器、书画、杂项等多个类别。内蒙古博物院与包头博物馆多名文物鉴定专家从器物的年代、材质、工艺和价值等方面给出了客观的鉴定意见,为收藏爱好者们答疑解惑,普及文物收藏知识,交流健康的收藏理念。参与鉴宝的收藏爱好者们表示对这次活动期待已久,非常开心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文博专家专业的鉴定服务。民间收藏文物公益性鉴定咨询服务活动,是向社会公众开展的常态化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也是文博行业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民间收藏文物保护利用的新举措。内蒙古博物院组织的常态化公益鉴定活动自开展以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以资深的专家团队、专业的鉴定服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包头博物馆是内蒙古博物院实行联合公益鉴定咨询活动的第一站,之后内蒙古博物院将继续走进其他盟市,为广大民间文物收藏群众提供公益鉴定服务,努力打造区内一流公益鉴定品牌。

  • 扎实推进保护传承 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芒

    2024-03-26 朗读

    扎实推进保护传承 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芒,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厚的文化遗产,宛如璀璨的星辰。近年来,内蒙古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运用丰富的文物考古成果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不断激活文化遗产基因,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芒。最近,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保人员正在对赤峰市松山区彩陶坡遗址出土的文物做拼对、修复和后期保护工作。2023年8月,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子项目,文物工作人员在松山区彩陶坡遗址考古过程中发掘出土一件龙形蚌饰,年代上远远早于此前出土的玉龙,填补了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的空白。赤峰市松山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黄莉 保存下来一个完整的、有价值的红山(文化)遗址非常得少,对于我们考古人来说就有很大吸引力。自治区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课题研究。2023年,11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全面启动,彩陶坡遗址累计勘探面积7万多平方米、发掘面积1300多平方米,为红山文化申遗提供了有力支撑。红色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鲜明底色和精神旗帜。目前,全区有397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3155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12处遗址纪念馆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处草原入选首批国家级“红色草原”名单,8个红色旅游景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副馆长 高国庆 对 “一馆三址”进行保护修缮和展陈提升。我们将立足北疆文化品牌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展陈提升、红色文化研究、青少年研学、文创产品开发、文物保护等重点工作。内蒙古充分利用 “世界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契机展示文化遗产。近几年,“博物馆之夜”火爆出圈,报名者云集,博物馆里过大年、博物馆里过中秋等系列活动让参观人数不断创出新高。2023年暑期,日均入馆游客达到2.3万人次,刷新了内蒙古博物院日均接待游客数据。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自治区近几年印发多部文物保护法规文件,“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3.86亿元,实施文物修缮保护工程550多项。2024年,内蒙古将进一步加强文物管理,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推进万里茶道、辽上京和祖陵、红山遗址群、阴山岩刻申遗进程;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围绕大窑遗址、萨拉乌苏遗址、居延遗址开展保护修缮工作;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推进内蒙古文物建筑修缮计划,完善内蒙古文物保护数据库;推进西辽河文明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展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考古发掘等工作。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 赵建华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出一批以打响北疆文化为主题的文物新展览、文博新节目,着力在文物考古发掘角度、文物研究阐释深度、文物活化利用广度上下功夫,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内蒙古地区)试点调查工作全...

    2024-03-26 朗读

    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内蒙古地区)试点调查工作全面启动,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23〕18号),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于3月中旬组织开展额济纳旗普查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工作调度了自治区文物普查骨干力量参与试点工作,协调盟市、旗县级普查机构落实工作职责,密切配合,统筹推进,确保自治区级普查试点顺利完成。据了解,组织开展普查试点工作是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文物普查第一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总体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普查试点探索解决普查工作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额济纳旗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的一个旗县,与新疆、甘肃相邻,地貌以沙漠、戈壁为主,常年风沙,调查难度较大,通过该试点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完善普查方案的具体细节及实施方法。此次在额济纳旗的试点工作对现有的北斗系列卫星GPS点与之前三普采用的GPS点进行对比、核实,判断其误差大小,保存状况进行评估,调查内容、方式进行梳理,做好资料汇总、数据处理、审核上报、信息报送等工作。

  • “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2024年...

    2024-03-19 朗读

    “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2024年度工作推进会暨纪念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70周年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3月16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文物局)主办,呼和浩特博物院、清水河文化旅游体育局承办的“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2024年度工作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市顺利召开。开幕式参会代表分别来自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文物局)、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呼和浩特博物院、阿拉善盟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准格尔旗文化和旅游局、清水河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文物局)以及内蒙古日报社等单位。合影留念会议开幕式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宋国栋副院长主持,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张凌副司长、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侯俊处长、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孙金松院长、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文物局)金磊局长分别致辞。宋国栋副院长主持开幕式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文物局)金磊局长首先对前来参加“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工作推进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会议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同时指出呼和浩特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后城咀石城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发现,对于探究河套地区文明化进程、中国北方地区早期城市的建制以及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交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一步将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传承好城市文脉,进一步推动呼和浩特市文物文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文物局)金磊局长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侯俊处长在讲话中指出,“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的通力合作下,五省区各项考古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学术目标、紧抓关键问题,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重要研究成果。未来要树立“大考古”思路,推进考古研究重点任务,深化考古成果的阐释和利用,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内蒙古考古智慧和力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侯俊处长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孙金松院长在发言中表示,此次会议是集成果分享、经验总结、共谋发展为一体的盛会,2024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70周年,以此庆祝活动为契机,系统回顾与总结“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五年间的考古进展与学术研究成果,为开启新征程奠定基础。未来将持续推进重大考古项目研究,积极推动河套项目考古成果社会化转化,精准科学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助力北疆文化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孙金松院长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张凌副司长在致辞中强调,“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在2019~2023年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要做好阶段性的总结工作,应将五省区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纳入到河套聚落与社会研究报告中,以完善学术研究成果。要及时刊布考古新成果,深化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深入探究河套地区文明起源的模式标准。要尽快明确下阶段的工作思路与研究命题,同时有效进行文物遗址的展示利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张凌副司长本次推进会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邵晶研究馆员、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光辉副研究馆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霍耀馆员、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王刚馆员、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李亚新馆员分别汇报了各省区“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自2019年立项以来的考古工作进展、研究成果、遗址保护展示工作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探讨了河套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此外各省区代表在阐释考古新发现的同时还介绍了各省区考古单位依托“考古中国”项目培养的一批青年考古人才,创新发展了文物保护利用管理的新模式,更加充分体现考古工作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各省区代表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各省区代表汇报结束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盖志勇副院长主持闭幕式并做总结,他表示此次推进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内容丰富、收获满满,在收获成果的同时能够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达到了预期目标,宣布“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2024年度工作推进会成功举办并圆满结束。最后盖志勇副院长代表课题组感谢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学与西北大学的鼎力协助、各省区考古同仁们的辛勤付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奋勇争先,共同推动新时代文物考古事业蓬勃发展!盖志勇副院长主持闭幕式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正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70周年,此次会议也是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70周年“9+1”系列学术会议的第三场会议。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进重大考古项目研究,精准科学推进文物保护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内蒙古力量。

  • 呼和浩特市托县文旅局与县人民法院共同建立司法保...

    2024-03-15 朗读

    呼和浩特市托县文旅局与县人民法院共同建立司法保护合作机制, 为切实保护文化遗产,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文旅局与县人民法院共同建立了司法保护合作机制,并签发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法保护令》,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行政部门与人民法院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司法保护令》的签发,旨在强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推动文旅融合在法治轨道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保护等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更是创新和加强文化资源司法保护的关键举措。该令明确提出了“禁止破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他组成部分的历史风貌”等五项严格要求,为文物的司法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将以此次签发《司法保护令》为契机,及时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模式,不断加强与检察机关、法院、公安等部门合作,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保护和治理的合力,积极拓宽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渠道,系统地保护、利用和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坚决遏制文物犯罪活动势头,共同守护我区宝贵的文化遗产,共同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取得新发展。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蒙ICP备19004083号

联系我们:0471-6967812;mail@nmgwlt.cn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95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