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 “歌游内蒙古”奏响中澳文化交流绚丽篇章

    2025-04-23 朗读

    “歌游内蒙古”奏响中澳文化交流绚丽篇章, 当地时间4月22日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悉尼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歌游内蒙古”悉尼专场文化交流演出在悉尼大学Seymour剧场成功举办。中国驻悉尼总领馆文化参赞王书羽,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刘东,澳大利亚著名音乐人约翰乔伊,以及华侨华人、澳大利亚友人等500与人到场观看,现场座无虚席,掌声经久不息。此次交流演出,通过非遗呼麦、马头琴、中华传统器乐、民族歌舞等多元艺术表达,让澳大利亚民众了解中华文化的同时,为内蒙古与澳大利亚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特别是现场身着中华民族服饰的外国友人格外显眼,演出结束后与艺术家互动交流,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活动期间,代表团与澳大利亚内蒙古商会、中澳文化交流协会以及澳大利亚旅游企业进行交流,就下一阶段继续在澳大利亚开展交流演出、拓展和丰富内蒙古与澳大利亚旅游产品、向澳大利亚推出内蒙古研学游产品、激活入境旅游市场等事宜进行深度交流。

  • 内蒙古《博物馆教育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审查会召开

    2025-04-18 朗读

    内蒙古《博物馆教育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审查会召开, 4月17日,内蒙古《博物馆教育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审查会召开。来自文博行业、教育机构、标准化领域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对该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审查。审查组一致通过标准送审稿,标志着该规范即将作为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为全区博物馆教育服务的提质升级提供重要依据。多方联动,共促文博教育标准化标准起草组代表就《博物馆教育服务规范》的编制背景、核心内容及征求意见情况作了详细汇报。该标准立足全区博物馆教育服务现状,明确了术语与定义、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人员要求、服务质量等关键内容。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经多次文博、教育等专家论证,形成本《规范》,旨在推动博物馆教育服务从“经验化”向“规范化”转变,助力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与公众文化获得感提升。严审细议,确保标准落地实效评审环节中,专家组逐条审议标准文本,围绕教育服务的术语定义、考核评价、服务安全规范、服务质量等议题认真审查,进行讨论和质询。专家指出,标准内容全面、结构清晰,既体现了博物馆教育的公益属性,又融入了新时代“馆校合作”、“博物馆研学”等创新方向,对解决当前博物馆教育服务中存在的资源分散、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具有指导意义。服务大局,赋能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博物馆教育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是内蒙古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标准发布后,将填补内蒙古博物馆领域地方规范的空白,进一步发挥博物馆在弘扬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入新动能。下一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将根据专家意见完善文本,确保标准尽早落地见效,助力全区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 呼包鄂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2025-04-17 朗读

    呼包鄂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4月15日,呼包鄂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通报了近期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前期整治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会议要求,四地要把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民生实事治理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扭住“不合理低价游”这个“牛鼻子”,抓住导游管理这个“关键点”,管住购物场所这个“风险区”,用好综合监管这套“组合拳”,对导游强制消费、旅行社组织“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震慑,通过“靶向治理+长效监管”双管齐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旅游消费痛点问题。会议进一步要求,针对最突出的“不合理低价游”问题,要把投诉量靠前、频频引发负面舆情的旅行社纳入各地文旅行业重点监管对象名录,组织执法监管力量进行全面排查,依法依规实施高频监管,坚决查处遏制其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会议强调,四地要进一步完善呼包鄂乌地区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协同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规范线索移交程序,破解执法难点和热点问题,建立信息共享、案件协同办理和结果通报机制,提升综合执法水平,为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 内蒙古和海南开展两省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2025-04-15 朗读

    内蒙古和海南开展两省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4月12日至13日,为深化南北区域文旅交流合作,落实两地党委政府达成全领域、全方位战略合作意向,建立内蒙古自治区与海南省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机制,把“海洋文化”与“北疆文化”有机融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区内17家重点文旅企业与海南省25家重点文旅企业、5家旅游行业协会进行深度对接,取得丰硕成果。一是深化交流合作机制两地文旅部门签署《深化琼蒙文化旅游传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两地在自然资源、历史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艺术等方面交流合作,做好差异化、互补性文章,推进双向奔赴合作共赢。在旅游养老旅居和自驾旅居方面达成深度合作,支持企业开发互换产品,形成养老旅居生态圈。双方就节会互参、演艺互动、产品共建等相关工作达成高度共识。联手打造“歌游内蒙古 大海牵手草原”、“阳光海南”等文旅品牌。二是搭建企业沟通平台召开旅游企业座谈会,组织呼和浩特、包头等7个盟市17家文旅企业与海南省旅行社协会、康养旅游协会、研学旅游协会等5家行业协会和海南省旅游投资集团、海南福泰康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南陵荣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25家度假、康养企业进行深度对接交流,达成合作事项。乌兰恰特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与三亚千古马颂旅游演艺公司签署千古马颂驻场演出合作协议,在三亚市落地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春坤山旅游景区与海南博创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签署康养旅游项目合作协议,开发春坤山康养旅游项目。内蒙古众信旅行社与民间(海南自贸区)旅行社集团签署客源互送协议,计划今年组织100个旅行团到内蒙古康养度假。三是整合利用宣推资源积极融入消博会官方宣传平台,在海南省宣传片中植入《骑兵》演出画面。与民航海南监管局、海航集团、海南机场集团进行对接,推动加密琼蒙直航航线事宜。研究利用海南机场集团旗下机场和50万平方米综合体,开展内蒙古文化旅游产品宣传、乌兰牧骑演艺和快闪活动。与上海复兴集团深度对接,持续推进开行呼包鄂地区和贯穿自治区东西部的旅游专列产品。推动搭建琼蒙两地康养旅游平台,内蒙古文旅集团与海南省旅游协会联合建立康养旅游联盟,打造康养产品。呼和浩特市文旅投与海南省演艺集团对接,推进舞剧《昭君》交流演出事宜。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导游大赛落下帷幕

    2025-04-15 朗读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导游大赛落下帷幕, 4月12日至14日,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导游大赛在鄂尔多斯举办。大赛以“展风采、强技能、促交流”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加强全区导游队伍建设,选出一批政治素养好、专业技能强、服务水平高的优秀导游,充分展示广大导游的良好形象与职业风采,示范引领导游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全面提升,积极赋能内蒙古文旅高质量发展。本次大赛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团委和自治区妇联共同主办,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全区各盟市通过组织比赛等形式推选出62名优秀导游参加本次大赛。大赛内容重点围绕导游职业修养、专业知识测试、讲解服务技能、日常沟通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和文明旅游引导等方面,全面考查参赛选手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技能。 选手们以饱满的热情、自信的姿态,在比赛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他们的精彩讲述,集中展现了历史悠久、文脉厚重、民族团结、风光壮美的内蒙古。经过激烈的比拼,最终评选出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6名。同时评出优秀组织奖5个。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区导游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内蒙古导游队伍的建设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持续加强导游人才培养,完善导游激励机制,着力让内蒙古导游的“好声音”成为内蒙古文旅新名片,让“歌游内蒙古”的区域品牌越擦越亮,为推动新时代内蒙古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 2025年度全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业务培训班在呼和浩...

    2025-04-15 朗读

    2025年度全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业务培训班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4月15日,2025年度全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业务培训班在呼和浩特市开班。本次培训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来自全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的96名执法骨干将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本次培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着眼我区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实际,本着“强基础、补短板”设计培训内容,采取集中授课、交流研讨与案件讲解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文物保护、旅游市场、营业性演出市场、版权执法、文化市场执法文书制作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此次综合性业务技能培训,将进一步提升全区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理论水平和业务处置能力,达到会执法、能执法、执好法的目的,为下一步加强全区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监管,优化文旅市场营商环境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举办“人工智能驱动文旅数智化...

    2025-04-14 朗读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举办“人工智能驱动文旅数智化变革”专题讲座, 4月11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举办了“人工智能驱动文旅数智化变革”专题讲座。此次讲座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应对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促进本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创新突破与转型升级。讲座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中的应用展开,全面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背景,深入分析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和旅游产业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等内容,进一步帮助从业者了解政策导向,争取更多政策资源扶持。 下一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进一步强化技术融合创新,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文旅AI产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文旅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提升文化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大智慧产品开发,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体验,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家领导以及厅机关、文物局干部,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驻呼部分企业、高校代表,各盟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及相关企业参加了此次讲座。

  • 自治区文物局在呼和浩特市调研非国有博物馆工作

    2025-04-09 朗读

    自治区文物局在呼和浩特市调研非国有博物馆工作, 4月8日,自治区文物局对呼和浩特市非国有博物馆开展调研指导工作。调研组先后对内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博物馆、内蒙古草原文化博物馆、内蒙古民族商贸文化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进行调研,通过现场查看、当面询问等形式,对博物馆对外开放情况进行了现场指导,并听取了博物馆负责人对场馆开放、陈列布展、博物馆安全等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调研组强调,非国有博物馆要严格遵守《博物馆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推进陈列布展,并按程序做好展览备案工作,落实对外开放,发挥应有功能。要始终紧绷“安全生产之弦”,尽快完成安消防验收工作,保障藏品安全、观展安全。同时,要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管理质量,让博物馆真正成为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文物局)、回民区文体旅游广电局(文物局)、新城区文体旅游广电局(文物局)相关同志参与调研指导。

  • 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走进人大附中诠释“何以中国”

    2025-04-08 朗读

    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走进人大附中诠释“何以中国”, 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进校园。4月1日,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受邀走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开展“何以中国”主题校园传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进校园演出活动。当马头琴的旋律唤醒热血的青春,当草原舞步点燃舞台的激情,当长调的苍茫对话年轻的心灵,直属乌兰牧骑在这所历史悠久、英才辈出的校园完成了一次跨越山河的文化相遇!这场掌声不断、精彩纷呈的演出,用北疆文化的璀璨光芒点亮校园美育的星空,以生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思政课,让每一位同学在艺术的浸润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 自治区文化馆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青少年美...

    2025-04-07 朗读

    自治区文化馆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 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既是慎终追远的肃穆时刻,亦是万物吐故纳新的蓬勃时节。4月3日下午,自治区文化馆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与自动化学院的师生以及回民区阿拉善北路街道社区群众,近200人共同参与其中。活动采用了非遗体验、红色诵读、主题观影等多种形式,精心为青少年搭建起一个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厚植家国情怀的美育实践平台。文化传承,感悟清明内涵活动伊始,主持人通过讲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及节气特点引领参与者领略清明这一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家不仅加深了对清明的理解,还品尝了明前茶与特色面点等时令美食,在味觉与文化的交融中感受清明的独特魅力,让传统文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浸润心田。现场互动环节中,参与者纷纷分享自己与清明节的故事,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非遗体验,巧手塑匠心本次活动邀请了“包头面塑”非遗传承人邢茹老师为大家展示面塑艺术的精湛技艺,并详细讲解“寒燕燕”的制作方法与文化寓意。捏寒燕燕,又叫“蒸子推”、“寒燕儿”、“寒鸡鸡”。相传是为了纪念晋国时正直忠烈的大臣介子推。邢茹老师手法娴熟,技艺精湛,一揉一捏之间,栩栩如生的面塑寒燕燕便呈现在眼前。在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参与者分组动手实践,在揉、捏、塑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让同学们在指尖传承中感悟文化魅力,不仅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专注力。红色诵读,激扬爱国情怀清明祭祖,不仅是对血脉亲缘的追思,更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来自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内蒙古文化馆的青年团员代表饱含深情朗诵《为人民服务》,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现场,感染了每一位听众。经典诵读环节以声传情、以情动人,借助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艺术,使红色基因在声声共鸣中代代相传。这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让青少年在美的熏陶里,自然而然地接受精神洗礼。当激昂有力的诵读声在场馆内不断回响,革命先烈用热血浇灌的信仰之花、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都化作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深深扎根于青少年的心田。他们以先烈为榜样,在诵读中感悟初心使命,在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光影铸魂,铭记历史活动的最后,全体参与者一同观看了红色电影《八佰》。影片中革命先烈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壮烈事迹,让在场观众深受震撼。当看到守军将士身绑炸药高呼"誓与四行仓库共存亡"纵身跃下时,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不惧牺牲、浴血奋战的坚定信念和坚韧意志。硝烟中挺立的英烈身影,恰似清明时节绽放的杜鹃,用生命染就了今日的和平春光。这堂特殊的"清明思政课",让年轻的心灵在感动中铭记历史,在缅怀中汲取奋进力量。我们深知,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于新时代的建设中。本次“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沉浸式体验的美育实践,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感知传统文化之美、厚植家国情怀的成长平台。参与者们在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中提升审美素养,在红色经典的诵读演绎中陶冶艺术情操,在革命光影的审美体验中升华精神境界,实现了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蒙ICP备19004083号

联系我们:0471-6967812;mail@nmgwlt.cn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95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