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长城等重点文物保护工作专题视频会议召开, 2月18日上午,推进长城等重点文物保护工作专题视频会议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力度,聚焦推进长城等重点文物保护工作,抓牢抓实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前置审查制度。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杨进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相关工作,对长城等重点文物保护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今年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将要开始施行,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领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决扛起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政治责任,积极学习“四个转变”等文物保护先进经验,切实提升我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水平。会议要求,要提速提效做好文物保护前置审查工作,强化部门联动,做好源头把关,提高报批效率,加强人才培养。要压实文物保护责任,落实长城保护刚性要求,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督查为契机全面清查起底各类问题和案件,实施好文物安防和修缮项目,加强宣传展示利用,提升保障水平。要以“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为牵引,稳步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牢牢守住文物安全底线,做好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公布,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会前,自治区文物局印发了《2025年长城保护工作要点》。会上,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曹建恩通报了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前置审查工作开展情况。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张锐就进一步推进长城等重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改委、自然资源厅、能源局以及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有关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等重点盟市行署(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各盟市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200余人在盟市分会场参加会议。
培训引进来!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现场授课, 2月17日,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副教授白硕(右)在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指导乌兰牧骑队员进行静物练习。2月14日起,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2025年度戏剧表演培训班第二批培训启动,特邀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副教授白硕为21名乌兰牧骑队员进行为期10天的授课。静物练习。学习戏剧表演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认真练习。“队员们将系统地学习戏剧表演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实现艺术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同时也是强化‘一专多能’建设的重要举措,学习戏剧表演,能够让队员们掌握更多的艺术表达形式,在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多元的艺术魅力,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团长邢力莉介绍。指导动作。练习动作。参加培训的队员们也都纷纷表示,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戏剧表演水平,在戏剧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示范动作。授课现场。
内蒙古着力打造“博物馆里过大年”新品牌, 2025年新春佳节之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指导全区博物馆、纪念馆,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整合多方面的力量,以蛇年生肖为主题,将展览、社会教育活动与节气文化、生肖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巧妙结合,精心策划推出了近600个特色主题展览和文化活动,生动展示了春节文化的全新风尚与面貌,丰富了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25年春节期间,全区博物馆参观人数达100余万人次(含部分线上参观人数)。祥蛇添新景 展览报早春随着“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一种新年俗,举办跨年特展成为各大博物馆的“必修课”。各大博物馆积极探寻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表达,从生肖蛇文化典藏到文化创意,从历史之境到匠作之美,借助新颖的叙事手法、线下线上的展陈形式,让春节与博物馆更好地衔接起来。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馆联合中国文物报社及生肖文化传播联盟数十家文博机构,推出“灵蛇献瑞—生肖文物大联展”,从生肖、自然、历史、民俗、北疆文化等角度展现了蛇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独特魅力;内蒙古博物院还推出“生生长流—内蒙古黄河文化大展”、“龙跃北疆—红山文化出土最大玉猪龙特展”;锡林郭勒博物馆推出“北疆印迹—新时代锡林郭勒盟考古成果展”等等。除原创展览外,内蒙古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引进区外优秀展览,推动本地精品展览巡展,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包头博物馆引进“今韵函香—青岛市博物馆馆藏铜香炉展”、鄂尔多斯市博物院联合杭州市临平博物馆推出“玉韫良缘—良渚文化精品展”,引进云南省博物馆“云上之和—云南哈尼族服饰展”;阿拉善博物馆联合多个单位举办“人与石的对话—贺兰山岩画特展”和“文脉永续走向复兴—阿拉善岩画拓片题跋展”,分别在绍兴博物馆和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开展。众多展览异彩纷呈,充分释放博物馆文化力量,让年味升腾“文化味”。银蛇添瑞象,活动书芳华除了精彩展览,社教活动也亮点频出,乙巳蛇年春节,内蒙古各博物馆别出心裁,策划涵盖民俗体验、文明实践、红色教育、文化宣讲等多个方面的500余场“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90余万人次,让这个春节更有底蕴、有积淀、有看头。内蒙古博物院、红山文化博物馆借助科技手段,打造VR沉浸式探索项目,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开启全新的博物馆奇妙探索之旅。内蒙古自然博物馆4D影院全新上线3部影片,包括宇宙探索、自然生态等多种题材内容,让广大观众在新年喜庆祥和的气氛中,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赤峰博物院推出“有您的一封信”,通过活动打卡,收获饱含春节美好祝福和文物介绍的复古风格信件,让人们在收获感动的同时感受文化的魅力。通辽市博物馆精心策划“巳巳如意 蓬‘博’不息”系列社教活动,通过看展览、画日历等多个项目,使观众感受浓浓的新年喜庆氛围。随着“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博物馆里体验非遗活动也火爆出圈,科右中旗博物馆在春节期间特别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展示缠花工艺、剪纸、发簪制作等非遗手工技艺,并与观众互动;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开展非遗脸谱手工制作活动、满洲里博物馆开展“年年有鱼”手作吉祥锦鲤活动,众多的新年俗让传统非遗技术在博物馆的殿堂中熠熠生辉。此外,内蒙古博物院、鄂尔多斯市博物院等多个博物馆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品,依托馆藏文物设计研发了“毛茸茸系列”产品、鄂尔多斯青铜器十二生肖纪念章等多种充满年味的文创产品,让广大观众从工艺创新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灵蛇添锦绣,服务展新篇为营造浓郁的春节气氛,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指导内蒙古博物馆协会联合会员单位推出“蛇年新春花式拜年送祝福视频”,运用轻松、诙谐的表现手法,融合新颖的创意元素,通过讲文物、释文化,多角度展现场馆特色与地方文旅风貌,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新春“文化”祝福。除部分热门博物馆外,全区90%博物馆取消预约,恭迎八方来客,有些地方还将推出延时开放的惠民举措,如科尔沁右翼中旗博物馆延时开放至18点,鄂尔多斯博物院春节期间延迟开放至21点。各大博物馆志愿者服务活动也是一道靓丽风景线,如内蒙古博物院志愿服务队伍在春节期间全程提供志愿服务、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小小讲解员也在春节期间开展志愿讲解活动,为广大观众带来更舒适的逛展体验。和林格尔县盛乐博物馆还走进社区,开展“墨拓赠祝福,妙笔迎新春”活动,现场为居民书写对联,邀请居民拓福,为春节增添喜庆氛围。为保障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内蒙古博物院、呼伦贝尔博物院、乌兰察布市博物馆、杭锦旗综合博物馆、乌海市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检查、组织应急处突演练110余次,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保障文物安全、观众逛馆安全。内蒙古博物院还在北方小年当天开展“北疆鉴宝”公益鉴定活动,满足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鉴定需求。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馆让文化走入列车,通过讲文物、道文化,为“游子回家”增添一份春日的“暖意”。敕勒川博物馆、阿拉善博物馆等全国多家博物馆,共同推出“蛇舞新春—中国蛇文化百馆联展”,通过网络展览,集合了众多文博机构的力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深入阐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蛇文化,彰显了华夏文明的深邃与厚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民族博物馆推出线上文物展览,展示达斡尔族生产生活及民俗文化,书写了达斡尔族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佳话。内蒙古已经连续三年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博物馆以物说史、以物释史、以物证史,以别样方式庆新年,让文物与春节文化有机融合,让历史与现代辉映,让传统与创新共生,不仅浓郁了节日的文化味道,增添厚重文化底蕴,更让游客在看展览、读历史中,度过一个有温度、有品质的“文化年”。下一步,全区博物馆将持续发力,进一步强化教育研究,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努力让博物馆成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精神殿堂。
自治区文物局开展年末岁初安全工作督导检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文物安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稳定工作的通知》精神,1月24日,自治区文物局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部分文博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工作组先后调研内蒙古博物院、将军衙署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实地检查消防监控室、安全设施设备、电气设备、开放管理及展厅安全,并查看人员值班值守等情况。针对春节期间活动人流大、活动多、情况较为复杂等特点,查看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就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提出具体要求。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文物安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全力以赴打好春节期间文物安全稳定工作主动仗。二是切实抓好文物博物馆单位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按照安全工作“三管三必须”要求,进一步加强排险除患,加强重点部位巡查防护,提高防护能力,确保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稳定。三是切实加强值班值守强化应急处置能力。严守应急值班纪律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开展针对性的演练,提升抵御各类灾害的能力。下一步,自治区文物局将持续加大文物安全督导检查力度。
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文旅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培训班收官, 为提升文旅行业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质量,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主办的2025年文旅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培训班于2025年1月17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在开班仪式上,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呼和强调,全体学员务必认真研习文旅领域设备更新相关政策法规,熟练掌握项目从筹划到立项等各个环节的手续办理流程,全力提升项目的成熟度与市场竞争力。他还特别指出,文旅设备的更新换代要紧密贴合市场发展趋势,以创新驱动为引领,致力于推动文旅消费向高品质、多样化方向转型升级,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旅游体验。此次培训班规格高、内容实,特邀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投融资处处长陈桦楠进行专题授课。陈桦楠处长围绕文旅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从政策解读到实际操作,进行了全面、深入且细致的讲解。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把控要点进行了重点剖析,并对2025年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深度解读,为各地区、各单位后续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和方向指引。培训期间,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学员们热情高涨,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提问交流。大家一致表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具有极高的实践指导价值。通过培训,能够精准把握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要点,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帮助。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内蒙古自治区文旅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高效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更为全区文旅产业的升级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系统且深入的培训,学员们对文旅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有了全面且精准的认知,这将有力推动相关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地生根。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机关、文物局、直属单位以及各盟市文旅局和相关企业共58余人参加本次培训班。
2025年全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局长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 1月22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局长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和自治区有关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任务。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张锐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2024年,全区文化和旅游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安排,聚力办好两件大事,主动担当、加压奋进,文化和旅游发展持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活跃开放程度明显提升,文旅产品供给更加多元,服务保障质效显著增强,交出了可圈可点的高质量答卷。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文化和旅游工作,要求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为文化和旅游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将“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列为“六个行动”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以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为引领,把文旅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作出系统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主攻方向、筹划了实践路径。文化和旅游事业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跨越赶超的发展窗口期,完全能够大有可为,也一定可以做大做强。聚焦实现2025年目标任务,会议要求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为牵引,锚定“歌游内蒙古”品牌建设目标,转变理念、创新举措、奋发进取,扎实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旅强区。要重点推进艺术人才和作品强基、文物和文化遗产固本、国有院团改革攻坚、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文旅服务质量提升等“五个具体行动”,深入实施文旅品牌塑造、优质景区培育、产业融合促进、区域合作协同、自身能力提升等“五个落实工程”,从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入手,加力提速补短板、强弱项,以点带面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会议要求,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上来,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树牢有解思维、做到真抓实干,在守正创新中抢抓先机,在乘势而上中开启新局,为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作出更多文旅贡献。会上,厅党组成员、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曹建恩就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厅党组成员,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厅机关、文物局各处室及所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盟市及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文旅系统各方面代表参加会议。
内蒙古启动“歌游内蒙古 冰雪研学行”活动, 1月18日,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歌游内蒙古 冰雪研学行”内蒙古特色冰雪研学旅游活动启动仪式在呼和浩特市马鬃山滑雪场举办。来自上海的120名冬令营研学团代表与呼和浩特市部分中小学生以及滑雪爱好者约2000多人共同参加了启动仪式,自治区教育厅、体育局,呼和浩特市政府、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以及自治区教育学会、旅游协会等相关人员出席启动仪式。活动现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2025年“青春年华 花样冰雪”内蒙古特色冰雪研学旅游活动具体内容,展示全区各盟市春节民俗节庆、非遗文化、冰雪运动、长城文化、天文科普、边境文化交流等特色冰雪研学活动及线路产品。研学团学生现场体验了呼和浩特马鬃山滑雪场研学旅游课程、冰雪运动项目。与会领导赠予上海研学团学生滑雪装备配饰及文创伴手礼,共同开启“歌游内蒙古 冰雪研学行”内蒙古特色冰雪研学旅游活动启动暨首批上海冬令营研学团入营仪式。后续几天,研学团还将陆续前往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市博物院、呼和浩特莫尼山非遗小镇、大黑河军事公园、鄂尔多斯万家惠水世界、响沙湾旅游区等文博场馆和研学旅游基地,进一步体验冰雪研学旅游产品。部分上海学生代表还将专程前往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博物馆“人民楷模”都贵玛展厅,倾听工作人员讲述都贵玛老人抚育28位孤儿健康成长、成家立业、回报社会的故事,感受这位伟大草原母亲的善行义举、大爱博爱、守护民族团结的精神。据了解,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进一步实施研学旅游提升计划,深入挖掘北疆文化研学旅游资源,打造既能体现北疆文化特色、又能彰显时代价值,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研学产品,完善内蒙古研学旅游标准化体系,继续推出研学旅游精品线路、研学旅游精品课程等相关内容。
内蒙古艺术剧院:《四季》合唱音乐会唱响新春祝福, 1月15至16日,内蒙古艺术剧院合唱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为北京观众带来《四季》合唱音乐会,唱响北疆之声,提前为北京观众们送上新春祝福。整场音乐会精心编排了14首合唱曲目,其中既包含了浓郁北疆文化特色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雕花的马鞍》、《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经典曲目作品,也有融合了流行元素、别有诗意的《如愿》、《再别康桥》等作品,更有凭借《孤独的白驼羔》、《步调》、《博爱的母亲》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中摘得最高荣誉的曲目作品。“内蒙古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年四季都有好风光,以《四季》为主题的音乐会,是我们为全力打造‘歌游内蒙古’这一品牌做出的探索。希望通过合唱这一艺术形式,让首都乃至全国观众了解内蒙古,爱上内蒙古。”内蒙古艺术剧院合唱团团长那日苏说。此外,马头琴齐奏、呼麦、长调等独具内蒙古特色的艺术形式更为音乐会增添了浓厚的北疆韵味,多元化地向北京观众展示丰富的北疆文化内涵。“他们唱得非常好,唱出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最后一首《中华民族一家亲》让我非常感动,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北京小观众宋婧旖说。“本次演出非常精彩,艺术水准非常高,现场仿佛把我们带到了辽阔草原,非常准确地诠释了京蒙协作文化进京的意义。”北京文旅行业从业者珊丹说。此次进京演出,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内蒙古艺术剧院、内蒙古艺术剧院所属乌兰恰特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内蒙古精品艺术助力京蒙合作项目,也是推动京蒙全方位合作重要的一环,不仅承载着推动两地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的重任,更是向首都人民及全国观众展示北疆文化独特魅力与艺术高度的契机。2024年北疆文化神州行,内蒙古艺术剧院12部剧(节)目已走进全国58个城市,2025年将乘势而上,继续深化文化交流与合作,用有特色、有温度、有筋骨的舞台艺术作品让北疆文化在全国范围内传得更广。1月22日至23日、1月25日至26日,内蒙古艺术剧院民族乐团、霍林河市乌兰牧骑将分别在中央民族文化宫、民族剧场上演4场专场音乐会,继续与北京观众一同用音乐迎接新春的到来。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开展骨干导游进景区集中实践活动, 1月8日至1月10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骨干导游进景区集中实践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强化学习实践,着力提升导游专业素养,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孙国铭要求,广大骨干导游要坚守职业道德,坚持守正创新,深化学习实践,强化示范引领,提高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为自治区文旅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三天的活动涵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交流互动等环节,全方位锤炼导游专业本领。活动期间,导游们现场观摩内蒙古星推官交流展示活动,在乌兰夫纪念馆、莫尼山非遗小镇等地开展实践,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磨讲解技巧,提升服务与应急处理能力,开展文旅融合实践。专家授课环节,内蒙古财经大学教授杨智勇、文化和旅游部师资库讲师苏鹏飞等业内权威专家深度解读导游服务规范,资深导游分享实操经验与大赛心得,为导游精进业务提供宝贵指导。骨干导游们纷纷表示,这次集中实践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既加强了学习锻炼,又提高了能力素质,同时增强了做好导游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规范导游行为,树立良好形象,讲好内蒙古故事,热情周到服务游客。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统计局座谈全区文化产业和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工作, 为深入研判当前文化产业和旅游及相关产业经济发展形势,做好文化产业和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工作,1月7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张锐一行到自治区统计局开展座谈交流。自治区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思阳主持座谈并讲话。会议就支持全区文化产业和旅游及相关产业企业升规纳统,健全完善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和方法制度,部门统计制度审批,数据共享及联合开展分析研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曹思阳强调,要积极协助配合文旅部门,依法依规做好《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及相关产业消费专项调查制度》的审批工作,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充分应用五经普成果,对五经普单位信息进行全面梳理,加强信息共享,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及相关产业企业升规纳统。学习借鉴国家统计局和先进省份在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方面的先进经验,科学准确测算内蒙古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全面反映全区旅游产业发展质效。要指导文旅部门开展旅游消费专项调查,加强对文旅产业的分析研判。张锐感谢自治区统计局对文化产业和旅游及相关产业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并表示要发挥部门职能优势,精准定位市场需求,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强化决策效率与效果,优化文化和旅游资源配置,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挖掘文旅消费潜力,为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和自治区统计局党组成员、有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联系我们:0471-6967812;mail@nmgwlt.cn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