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携手 同心筑梦——“歌游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乌兰牧骑团队新春赴京演出, 歌游内蒙古 京蒙迎新春为持续深化“京蒙协作”,助推“北疆文化神州行”。1月22日,在京彩新春彩灯嘉年华活动举办期间,乌兰察布市乌兰牧骑受邀赴北京园博园进行新春演出,为游客们献上一场视听盛宴,用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带领游客“歌游内蒙古”,共赴草原之境。首日演出由凉城县乌兰牧骑呈现,男女群舞刚柔并济,马头琴独奏音韵悠扬,歌曲演唱曲调婉转,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赏,拿出手机记录这精彩的时刻,演出结束后,游客们纷纷与演员合影留念。乌兰牧骑作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一直以来活跃于基层,用精彩纷呈的节目传递欢乐与温暖,本次演出,演员们精心筹备,在舞台上绽放独特光芒,通过演出展现乌兰察布的迷人之处,使游客们感受到京蒙两地的紧密联系。同时,本次活动设置了京蒙协作商铺区,通过特色餐饮美食、精彩节目演出,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也为京蒙两地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
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文旅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培训班收官, 为提升文旅行业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质量,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主办的2025年文旅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培训班于2025年1月17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在开班仪式上,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呼和强调,全体学员务必认真研习文旅领域设备更新相关政策法规,熟练掌握项目从筹划到立项等各个环节的手续办理流程,全力提升项目的成熟度与市场竞争力。他还特别指出,文旅设备的更新换代要紧密贴合市场发展趋势,以创新驱动为引领,致力于推动文旅消费向高品质、多样化方向转型升级,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旅游体验。此次培训班规格高、内容实,特邀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投融资处处长陈桦楠进行专题授课。陈桦楠处长围绕文旅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从政策解读到实际操作,进行了全面、深入且细致的讲解。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把控要点进行了重点剖析,并对2025年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深度解读,为各地区、各单位后续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和方向指引。培训期间,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学员们热情高涨,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提问交流。大家一致表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具有极高的实践指导价值。通过培训,能够精准把握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要点,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帮助。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内蒙古自治区文旅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高效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更为全区文旅产业的升级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系统且深入的培训,学员们对文旅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有了全面且精准的认知,这将有力推动相关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地生根。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机关、文物局、直属单位以及各盟市文旅局和相关企业共58余人参加本次培训班。
内蒙古启动“歌游内蒙古 冰雪研学行”活动, 1月18日,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歌游内蒙古 冰雪研学行”内蒙古特色冰雪研学旅游活动启动仪式在呼和浩特市马鬃山滑雪场举办。来自上海的120名冬令营研学团代表与呼和浩特市部分中小学生以及滑雪爱好者约2000多人共同参加了启动仪式,自治区教育厅、体育局,呼和浩特市政府、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以及自治区教育学会、旅游协会等相关人员出席启动仪式。活动现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2025年“青春年华 花样冰雪”内蒙古特色冰雪研学旅游活动具体内容,展示全区各盟市春节民俗节庆、非遗文化、冰雪运动、长城文化、天文科普、边境文化交流等特色冰雪研学活动及线路产品。研学团学生现场体验了呼和浩特马鬃山滑雪场研学旅游课程、冰雪运动项目。与会领导赠予上海研学团学生滑雪装备配饰及文创伴手礼,共同开启“歌游内蒙古 冰雪研学行”内蒙古特色冰雪研学旅游活动启动暨首批上海冬令营研学团入营仪式。后续几天,研学团还将陆续前往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市博物院、呼和浩特莫尼山非遗小镇、大黑河军事公园、鄂尔多斯万家惠水世界、响沙湾旅游区等文博场馆和研学旅游基地,进一步体验冰雪研学旅游产品。部分上海学生代表还将专程前往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博物馆“人民楷模”都贵玛展厅,倾听工作人员讲述都贵玛老人抚育28位孤儿健康成长、成家立业、回报社会的故事,感受这位伟大草原母亲的善行义举、大爱博爱、守护民族团结的精神。据了解,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进一步实施研学旅游提升计划,深入挖掘北疆文化研学旅游资源,打造既能体现北疆文化特色、又能彰显时代价值,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研学产品,完善内蒙古研学旅游标准化体系,继续推出研学旅游精品线路、研学旅游精品课程等相关内容。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开展骨干导游进景区集中实践活动, 1月8日至1月10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骨干导游进景区集中实践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强化学习实践,着力提升导游专业素养,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孙国铭要求,广大骨干导游要坚守职业道德,坚持守正创新,深化学习实践,强化示范引领,提高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为自治区文旅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三天的活动涵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交流互动等环节,全方位锤炼导游专业本领。活动期间,导游们现场观摩内蒙古星推官交流展示活动,在乌兰夫纪念馆、莫尼山非遗小镇等地开展实践,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磨讲解技巧,提升服务与应急处理能力,开展文旅融合实践。专家授课环节,内蒙古财经大学教授杨智勇、文化和旅游部师资库讲师苏鹏飞等业内权威专家深度解读导游服务规范,资深导游分享实操经验与大赛心得,为导游精进业务提供宝贵指导。骨干导游们纷纷表示,这次集中实践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既加强了学习锻炼,又提高了能力素质,同时增强了做好导游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规范导游行为,树立良好形象,讲好内蒙古故事,热情周到服务游客。
内蒙古文旅星推官名单揭榜, 为全面打响“歌游内蒙古”区域文旅品牌,1月8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文旅星推官交流展示活动在呼和浩特举行。现场揭晓了在内蒙古文旅星推官决赛中脱颖而出的20位选手,并正式授予他们“内蒙古文旅星推官”荣誉称号。同时,授予越野一族(北京)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亮、上海市内蒙古商会秘书长毕雪松、自媒体达人阿古达木等6人为“内蒙古文旅特邀星推官”荣誉称号,为驻北京、山西、上海、山东、深圳商会授予“内蒙古文旅宣介窗口”,特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驻上海办事处、驻深圳办事处“内蒙古文旅对外协作单位”。同时,内蒙古文旅创新实验教育基地正式揭牌。设立这个基地旨在通过创新数字文旅人才培养方式,助力自治区文旅宣传工作水平提升,共同为自治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此外,来自呼伦贝尔、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赤峰、乌海的文旅星推官代表作了精彩的主题推介,展示了北疆大地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和创新成果。一直以来,无数满怀热爱、满腔热情宣介内蒙古文旅的朋友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为内蒙古文旅事业发展真情投入、全力以赴、绽放光彩,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宣传和推介内蒙古,让内蒙古文旅的声音更广、品牌更响。“内蒙古文旅星推官”荣誉称号,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对长期以来为家乡文旅事业鼓与呼的肯定与鼓励。文旅星推官以热忱为笔、以真情为墨,用心用情用力描绘传播着祖国北疆“浪漫之春”的生机盎然,“清凉之夏”的沁人心脾,“绚丽之秋”的层林尽染,“奇幻之冬”的银装素裹,让更多的人了解内蒙古、走进内蒙古、爱上内蒙古。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孙国铭说,每一位星推官都是内蒙古文化旅游的使者,肩负着将内蒙古之美传递给世界的重任,他希望内蒙古文旅星推官们积极争做内蒙古文旅宣介的实践者、内蒙古文旅宣介的开拓者、内蒙古文旅宣介的引领者,聚焦“歌游内蒙古”品牌建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专业精神,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区外游客前来领略内蒙古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感受富有活力的诗与远方,携手打造“亮丽内蒙古”更美好的明天。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揭牌, 12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在内蒙古文化大厦正式揭牌。揭牌仪式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内蒙古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李莉主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张锐、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鹏飞出席,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和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全体人员参加揭牌仪式。在揭牌仪式上,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刘鹏飞宣读了自治区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文件,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张锐、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晓峰共同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揭牌。根据自治区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调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内机编办发〔2024]〕409号)意见,同意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加挂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的成立,不仅是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文旅事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标志着研究院正式开启转型发展的新篇章,致力于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目标的“瞭望者”、发展战略的“谋划者”和发展决策的“建言者”。研究院的成立旨在服务于办好“两件大事”,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紧紧围绕自治区文化和旅游改革创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发挥战略谋划、前瞻研判、决策咨询、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作用优势,通过聚焦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关键领域,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为推动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开辟新空间。
白岩松捐赠图书助力家乡文化建设,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内书香四溢、浸润和美,12月16日,“思想草原 墨宝书香”白岩松图书捐赠仪式在这里举行。仪式上,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张锐、呼伦贝尔市市委书记王旺盛分别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评论员、主持人白岩松颁发了“自治区文化旅游公益大使”聘书,图书捐赠证书和“呼伦贝尔文化旅游形象大使”聘书。呼伦贝尔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及永乾致辞,市领导王猛、闫立志、孙微、张智等出席。白岩松说,年少时,是阅读让自己知道草原外面还有更辽阔的世界。如今看到家乡文化事业发展越来越好,由衷感到高兴和自豪。图书捐赠不仅仅是赠予书籍,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分享,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将会成为更多孩子梦想开始的地方,成为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资源平台,被赋予更高价值和意义。今天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图书阅览室正式对外开放,欢迎更多的孩子和年轻人走进阅览室。近年来,呼伦贝尔市聚焦北疆文化建设,把书香呼伦贝尔建设作为塑造城市气质、提升人文品质、彰显内涵特质的重要工程,完善机制体制,高位推进落实。在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中设立阅读空间,就是一项富有实效的创新探索,让图书阅读与文化交流集聚,更好满足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座谈会上,与会领导嘉宾围绕冰雪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共同为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文旅事业发展献智献策。据了解,白岩松为家乡捐赠了曾经传递过的3个奥运会火炬、2个亚运会火炬、1个大运会火炬、1个冬运会火炬以及个人收藏的5000余本图书和收藏品。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12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宣读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的相关批复,审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报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等文件,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后,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李广做了题为《关注标准“软法”价值和“硬法”趋势,务实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的专题讲座。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业务指导,负责全区文化、旅游领域标准制修订以及宣贯实施等工作。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49名委员和4名顾问组成,分别来自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职能部门等单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行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旅游民宿、生态旅游、餐饮服务、旅游商品、特种服务项目等多个领域的标准,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一届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区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标委会将严格落实《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标准实施与监督,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融合,不断加强各方面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助力我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蒙晋双向奔赴让两地文旅“热起来”“火起来”, 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集大原高铁开通之际,由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的“重温西口情 相约敕勒川”系列推介活动在山西省太原、朔州、忻州等地精彩开展,推动两地发掘客源潜力、拓宽两地游客输送渠道。活动深入朔州市杀虎口景区、忻州古城、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古县城、柳巷、晋祠以及晋中市祁县等多地。呼和浩特乌兰牧骑为当地民众献上了极具特色的文艺演出。活动现场,歌曲《敕勒歌》《永远的乌兰牧骑》《人说山西好风光》《内蒙古赞歌》、舞蹈《万丽姑娘》《北疆礼赞》、马头琴演奏《白马》《万马奔腾》、戏曲民歌联唱《挂红灯》《拜大年》《走西口》、晋剧《打金枝(坐宫选段)》、民俗演艺秀《欢乐那达慕》等节目轮番上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文旅推介环节重点展示了呼和浩特“一廊·两轴·五带”文旅空间布局及2024-2025年冬季冰雪旅游活动,通过再现呼和浩特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以及令人垂涎的美食佳肴,将呼和浩特这座热气腾腾的“幸福之城”具像化,提升山西民众对呼和浩特文旅的认知与向往。晋蒙文化交流访谈中,专家学者以“万里茶道”为切入点,讲述晋商文化在蒙晋交流中的作用,回溯“大盛魁”等旅蒙商号历史,彰显两地守望相助、团结发展理念。
联系我们:0471-6967812;mail@nmgwlt.cn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