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资讯

文旅资讯

  • 包头市九原区世纪路第一小学入选全民艺术普及专项...

    2024-10-21 朗读

    包头市九原区世纪路第一小学入选全民艺术普及专项基金2024年度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推荐名单, 近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全民艺术普及专项基金2024年度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遴选结果正式发布。经合规性审查、初评、终评、公示等程序,最终遴选出示范基地30个,包头市九原区世纪路第一小学 非遗文化馆建设赋能小学美育创新的实践探索项目成功入选,成为全区唯一入选项目。该项目确立了“全·幸福”办学理念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幸福人生创造者,形成了“文化馆式学校”,开创出非遗文化馆式的办学新样态,为学生提供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沉浸式学习氛围,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树立非遗传承与保护意识、提升审美核心素养的重要基地,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美育相结合,达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美培元的目的。下一步,包头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将持续优化公共文化阵地服务,促进全市青少年艺术普及,推动文化馆服务与青少年美育的有效融合。

  • 努力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2024-10-15 朗读

    努力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纪实,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题:努力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纪实新华社记者 林晖、周玮、史竞男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党领导中国文艺为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而奋斗的征途上,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是一座继往开来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和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文艺事业锚定价值航向,擘画宏伟蓝图。十年探索奋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新时代中国文艺百花园气象万千、硕果累累,展现出昂扬自信的时代风貌。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这是演员们演唱歌曲《领航》。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把舵定向:“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4年9月29日晚,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华灯璀璨、气氛喜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30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音乐会,共贺新中国华诞。从《黄河大合唱》《北京喜讯到边寨》等经典旋律,到《新的天地》《新征程》等时代华章……透过一方舞台,山河壮阔的大美图卷铺展开来,民族复兴的坚定足音铿锵回响。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坚持运用先进文化引领方向、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文艺工作座谈会清晰标定新时代文艺的历史方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入总结新时代文艺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深刻回答事关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与时俱进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将党对文艺工作的认识和实践提升至新的高度,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文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定航向、正导向,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谈创作、论方法,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讲品位、重艺德,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指出“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思想的光芒,照耀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崭新航程。给耄耋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勉励他“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在贵州苗寨考察时叮嘱:“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时强调:“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念之系之,系统谋划、亲力亲为,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部署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与党同心同行,为文艺繁荣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指导。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谋篇布局、把脉问疾,推动建立新时代文艺发展政策体系,一项项关键政策密集推出——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文件发布,到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等一系列文艺政策出台,破立并举、激浊扬清,山清水秀、百花齐放的文艺生态逐渐形成。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推动文化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在习近平总书记坚强有力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力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实践,以饱含精神力量的作品引导、凝聚、推动人民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讴歌时代:“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2021年12月14日上午,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面对济济一堂的文艺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殷切期望:“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高举时代精神火炬,把握时代跃动脉搏,以文艺精品书写时代答卷。“我听说中国电视剧《山海情》近期在科摩罗热播。”2024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科摩罗总统阿扎利时欣然说道。《山海情》生动展现了宁夏西海固人民的奋斗史、中国反贫困的壮举,凭借真实的再现、精良的制作、传神的演绎火爆“出圈”。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望。聚焦重要时间节点,献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音乐会《信念永恒》、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等一系列精彩演出,奏响民族复兴路上一个又一个强音。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这是文艺演出结束,全场共同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题,一批优秀作家倾情投入新时代农村题材文学创作,一篇篇优秀文学作品为乡土大地史诗般的巨变留下新的篇章。置身重要历史关头,文艺工作者不辱使命,创作推出一首首歌曲、一部部影片,记录讴歌抗疫一线各行各业凡人英雄的事迹,凝聚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心怀“国之大者”、脚踩生活大地,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用心用情讴歌伟大时代。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近年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全国多地掀起观展热潮。利用最新科技赋能,千古丹青数字新生。人们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律动中,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感受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2022年10月15日,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即将结项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勉励项目组“继续深入挖掘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基因密码”。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对文艺创作、文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精辟指引。沉浸式戏剧带来全新体验,网络文艺精品化发展渐成主流,线上展览、线上演唱会等广受追捧……勇做时代“弄潮儿”,广大文艺工作者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努力开拓文艺新境界,向着新时代文艺高峰奋勇攀登。不负人民:“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马头琴乐声悠扬,乌兰牧骑队员们翩翩起舞,为牧民送来欢乐。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辗转跋涉于戈壁草原之上,服务牧民群众。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积极支持和推广直接为基层老百姓服务的文艺活动。”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扎根人民,倾力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为人民大众服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发展文化的价值取向。广大文艺工作者走进基层一线,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从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豫剧《焦裕禄》等多部戏剧力作叫好叫座,到全国范围内推进戏曲进校园、进乡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融入社会生活、百姓日常,潜移默化间涵养民族气质、筑牢文化自信。长篇小说《装台》、电影《奇迹·笨小孩》、电视剧《大江大河》……全国文艺界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优良传统,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展现美好生活新图景、新风尚。依靠人民,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同作家王愿坚的一段往事:“1982年,我到河北正定县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来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厂的作家、编剧王愿坚。他对我说,你到农村去,要像柳青那样,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来自基层一线的文学创作者多了!文学界涌现了一批劳动者作家,他们以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引起广泛关注和共情。深受村民和网民欢迎的“村晚”火了!2024年春节“村晚”91个示范展示点各具特色、“乡”味浓郁,线上线下观众人数超过百万。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自发投入火热的文艺创作实践,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登舞台、唱主角。服务人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电影国庆档票房达21.04亿元,博物馆、美术馆人头攒动,人们竞相感受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品味文艺创作的百花齐放。进入新时代,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们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更加凸显。中国文联持续完善文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把文艺送到基层;中国作协通过“中国文学盛典”等活动,把优秀作品带给读者;各艺术门类把握艺术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更好呼应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生活的蓬勃、生命的光彩。凝心铸魂:“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内,伴随着雄壮激昂的《向祖国英雄致敬》乐曲声,习近平总书记向“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颁授奖章。这是对德艺双馨老艺术家的充分肯定与赞许,也是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勉励与希冀。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满怀豪情,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北京中轴线北延,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上,《旗帜》《信仰》《伟业》《攻坚》《追梦》五组主题雕塑雄伟矗立,震撼人心。拾级而上进入展馆序厅,《长城颂》巨幅漆画壮丽雄浑,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是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 天津市和平区新星小学学生在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2021年9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创团队走进北京大学,剧中主要演员与北大学生同台演出(2021年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等国产影片点燃国庆档,《永不消逝的电波》《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舞剧、《觉醒年代》《问苍茫》等电视剧广受好评……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近年来,一大批兼具思想深度、艺术高度和精神力度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国气派——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努日带着徒弟们向总书记展示了一段英雄史诗《玛纳斯》。习近平总书记说:“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如今,江努日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歌者,《玛纳斯》有了越来越多的传承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新时代文艺不仅有当代生活的底蕴,也有文化传统的血脉。电影《长安三万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电视节目《唐宫夜宴》“圈粉”无数,“诗词热”“文博热”“国潮风”引领潮流……新时代文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与时偕行、守正创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实现面向未来的创造,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秉持开放包容,推动交流互鉴——伴随着跳跃灵动的鼓点,身着各自民族服饰的中非舞者登场。一场《鼓与舞》的相会,融合了非洲的鼓舞和中国陕西的安塞腰鼓,热烈奔放、欢快喜庆……9月4日晚,习近平总书记欢迎来华出席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非方及国际贵宾,并一同观看文艺演出。这场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呈现不同文明相知相亲、相互交融的和谐景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舞剧《咏春》走出国门、昆剧《临川四梦》巡演欧洲、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海外热播、“感知中国”“欢乐春节”等中国文化品牌活动点亮“中国红”……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奋力描绘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如今,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展现开放包容的博大胸襟,书写美美与共的时代新篇。奋进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文艺担负起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神圣使命,正在为阔步走向复兴的伟大民族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为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绚烂图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首趟旅游专列已抵达,高位开启额济纳之旅~

    2024-10-03 朗读

    首趟旅游专列已抵达,高位开启额济纳之旅~, 10月2日上午7时17分,今年首趟“西安—包头—额济纳”旅游专列停靠在额济纳火车站。420多名来自陕西的游客来到额济纳探寻悠久厚重的人文历史、尽览“一眼心动”的胡杨美景、感受逐梦太空的光荣自豪、品味民俗风情的独特韵味,开启一段难忘的额济纳之旅。截至发稿时,接待游客已达15000余人次,歌游内蒙古,额济纳游高开高走,人气满满。记者在现场看到,气氛喜庆而热烈,欢快的舞蹈、悠扬的歌声、蓝色的哈达、一杯杯热气腾腾的奶茶,处处都是满满的仪式感,将额济纳人民热情好客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出他们对游客的深情厚谊。游客陈旭说:“第一次来额济纳,非常开心,沿途看到的风景很美,出站的时候,还给我们带来了热情的舞蹈和蓝色的哈达,期待看到美丽的胡杨林。”近年来,额济纳旗积极助力打造“歌游内蒙古”区域文旅品牌。为更好满足游客的出行旅游消费需求,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和呼铁局的共同协合下开通了这趟列车。

  • 2024年国庆假期内蒙古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2024-09-28 朗读

    2024年国庆假期内蒙古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营造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充分利用好国庆长假这一重要时间节点,持续擦亮北疆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内蒙古旅游度假,进一步激发内蒙古文旅市场活力,打造文旅消费增长点,让文旅市场“活起来”、“火起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结合文旅发展实际,依托文旅活动、民俗风情、景区景点等相关元素,以人民为中心,树立市场意识,秉持“天天有精彩活动、处处有文旅消费”理念,统筹策划并推出重点文旅活动130项,切实丰富国庆假期人民群众文化旅游消费需求,以实际成效不断推动全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自治区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任务贡献文旅力量!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艺术剧院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

  •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内蒙古主会场活动在兴安...

    2024-09-22 朗读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内蒙古主会场活动在兴安盟举行, 今年9月22日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1日,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内蒙古自治区主会场活动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稻谷景区举行。在稻菽飘香的金秋时节,农牧民朋友欢聚在一起,共庆丰收、共享喜悦、共迎盛会。农牧民节日为农牧民、农牧民节日农牧民办。主会场活动在农牧民朋友的载歌载舞和寓意丰收的开镰仪式中拉开序幕。今年,庆祝活动以“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突出农民主体、农业主线、农村主场,让节庆内容更丰富,农牧民参与更广泛。“展丰收”、“唱丰收”、“舞丰收”、“秀丰收”……活动现场,稻田美食展、稻田摄影展、稻田音乐会、稻田旗袍秀、稻田时装展、稻田趣味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活动陆续精彩上演。同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优质农产品展销、农业金融新质服务助丰收展示、惠农政策宣传、直播带货等精彩纷呈的宣传展销活动相继开展,既展现了新时代农牧民的新风貌,也进一步激发了农牧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干劲儿。本次丰收节活动还发布了相关惠农惠牧金融政策,进行了金融副村长+金融服务+农牧数字金融全覆盖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品牌“保险+贴息+溯源+协销”项目签约。活动期间,还将陆续举办主题专场文艺演出、“村歌嘹亮 唱响北疆”2024兴安盟村歌汇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通过宣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展示内蒙古“三农三牧”发展辉煌成就,描绘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展现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

    2024-09-16 朗读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名单,  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通过受理申报、通讯初评、会议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立项名单,我厅选送的内蒙古民族大学杨屹老师《互嵌共融视域下边疆族群曲牌辑览与研究》(批准号24ED238),内蒙古师范大学闫静莉老师《合以求良:草原丝绸之路内蒙古段金银器知识图谱构建研究》(批准号24EG250)2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立项名单。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是国家级项目,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共立项33个,每项资助金额均为20万元。我厅选送并入选的2个项目是近年来入选最高级别的项目,国家扶持力度大,重视程度高,下一步我厅将加大推进项目的研究以及项目成果转化力度,力争项目落地为我区艺术学繁荣贡献力量。

  •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个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

    2024-09-15 朗读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个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度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9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2024年度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入选项目名单。我厅推举的大学生实践引领计划项目——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申报的《培养草原上“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人才实践引领计划》,专业研究生科研攻关计划项目(MFA类)——内蒙古科技大学张静怡同学《包头市石拐区西梁老街保护与改造设计研究》2个项目榜上有名。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行业人才培养专项。此次入选的2个项目不仅是我区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面向行业产业培养人才的优秀项目,也是我厅参与院校共建、院校参与行业产业建设的优秀案例。下一步我厅将加强项目指导,大力推进入选项目后续研究、结项和相关工作,确保按时间进度高质量完成文化和旅游部交付的光荣任务。

  • 重大考古发现!内蒙古赤峰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石器

    2024-09-14 朗读

    重大考古发现!内蒙古赤峰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石器, 新闻发布会现场  在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的敖汉旗,一座保存完整的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掀开了神秘面纱——  9月13日,中国考古学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赤峰市政府在呼和浩特举行新闻发布会,揭晓红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  自2024年4月开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团队,在赤峰市敖汉旗开展了为期近4个月的考古调查。  考古队在敖汉旗完整地揭露出一座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石器,首次发现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墓葬兼祭祀为一体的建筑遗存,基本辨识清楚该建筑的布局特征与营建顺序。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介绍,这是目前内蒙古考古发掘的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石器,基本涵盖了红山文化玉石器的大部分类型,且发现与凌家滩文化玉冠饰相似的器物,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红山文化出土玉器考古研究的空白,也为探索河套地区龙山时代“藏玉于墙”现象来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发现的敖汉旗积石冢缘何被称为迄今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百余件玉石器背后蕴藏怎样的秘密和故事?考古发掘现场除了墓葬遗存还有什么看点?  9月22日,中国考古学会将在赤峰市举行“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届时,新发现的红山文化积石冢、百余件玉石器将揭开面纱展露真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专业科研院所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将齐聚赤峰开展学术研讨,并实地考察发掘现场。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大约在距今5800年进入古国文明阶段,上接辽西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以其玉器传统、礼制建筑闻名中外。红山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及其后续影响,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红山文化命名70年以来,其发掘与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内蒙古赤峰与辽宁朝阳两地发现各类红山文化遗址1100余处,尤其是以牛河梁、东山嘴、那斯台等遗址发现的埋葬、祭祀遗存及大量玉器为代表,确定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源头性地位。  红山文化考古永远“未完待续”!9月22日,内蒙古赤峰,值得期待!

  • 九省共鸣,八方盛宴!全国首届黄河非遗美食月盛大启幕

    2024-09-01 朗读

    九省共鸣,八方盛宴!全国首届黄河非遗美食月盛大启幕, 一次吃遍黄河流域九省区、亲历非遗技艺传承,近距离纵览黄河沿岸独具魅力的乡土风情!8月31日上午,以“创新非遗文化·传承中华味道”为主题的全国首届黄河非遗美食月在包头金街盛大启幕。开幕式现场,歌舞欢腾,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激昂的鼓点、欢快的舞蹈,现场观众们欢呼雀跃,掌声雷动,气氛热烈而欢快。黄河蜿蜒万里、横贯九省区、浩荡东流,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更是非遗文化的荟萃之地。沿岸九省区、33个地级市,各具风情,美食如云,非遗文化璀璨夺目。为了更好地宣传黄河文化、非遗文化,形成区域大合力、大协唱,本次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包头市人民政府主办,包头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东河区人民政府承办,活动从8月31日到9月30日,历时30天,其中包括黄河流域九省(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以及特邀北京市的国家级、省级传统技艺类、传统音乐类、传统舞蹈类等非遗商家、文创企业以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两百余人参加活动,一百多项非遗项目在包头金街盛大展出,共同讲好黄河故事,赓续历史文脉。整场活动精心策划了“1+5+N”的展陈模式,由一条金街美食旅游动线,串联起“舌尖、巧工、悦目、腔调、灵动”五大非遗主题版块,包含五个一站式亮点互动打卡区,融合N个非遗特色活动,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深入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现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走进包头金街的“舌尖·非遗”美食区,来自各地的非遗美食传承人纷纷亮出自己的拿手绝活,从四川的麻辣火锅到陕西的油泼面,从山东的煎饼果子到内蒙古的手抓肉,每一种食物都蕴含着地域文化的精髓,展示着那些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熠熠生辉的传统美食技艺,每一个步骤都饱含了对传统的敬畏和热爱,游客们穿梭其间,有的迫不及待地品尝着美食,发出满足的赞叹;有的则静静地看着传承人的制作过程,脸上洋溢着欣喜和敬佩的笑容。“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真的太震撼了!”一位来自乌兰察布的游客孟东明激动地说,“我尝了几种非遗美食,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风味和故事,让我对不同的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在“腔调・非遗”演艺区,来自包头市极具特色的传统表演队伍,以舞台、街头巡游等方式,带来丰富多彩的表演,游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沉浸在传统非遗音乐与黄河流域地区文化交流的浓厚氛围中。“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欣赏着精彩的表演,这种感觉太棒了,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繁华集市。”一位游客陶醉地说道。来到“巧工·非遗”互动体验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中的针线在布料上穿梭,绣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游客们即刻被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所吸引。在这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游客们面对面交流,现场授课、传习互动。从剪纸、刺绣到雕刻和绘画,每一项技艺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移步至“悦目・非遗”集市区,非遗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从精致的剪纸到细腻的刺绣,从古朴的陶器到现代设计的文创商品,每一件作品都是非遗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游客们在各个摊位前驻足欣赏,挑选着自己喜爱的文创产品,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与文化相拥。‍不远处,“灵动・非遗”茶文化区为众多游客们提供了沉浸式的茶文化体验打卡地,万里茶道文化、制茶技艺及茶文化相关习俗在这里普及,在这片宁静的港湾中,茶艺师优雅地展示着泡茶的技艺,茶香袅袅,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老的茶道世界,游客们围坐在茶桌前,静静地品味着茶香,感受着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伴随着非遗美食月序幕的盛大开启,未来的一个月里,这里将成为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的桥梁,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这里体验到令人心动的非遗故事。“这场活动让我对非遗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东河区本地的游客冯羽在接受采访时说,“非遗不仅仅是古老的技艺,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精神的传承,我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越来越多,让更多的外地游客们了解和传承属于我们老包头的非遗文化。”

  • 内蒙古文旅集团: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向着文旅龙头...

    2024-09-03 朗读

    内蒙古文旅集团: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向着文旅龙头企业目标迈进, 2022年8月,内蒙古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呼和浩特成立。成立两年来,内蒙古文旅集团聚焦“北疆文化”品牌打造和“旅游四地”建设,锚定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乘势而上、务实创新,全力做好资源整合、业态提升、细致服务、精准营销大文章,积极带动区内文旅产业优化升级。内蒙古文旅集团,赞7升级业态打造精品样板景区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要丰富旅游业态,创新发展草原、森林、冰雪等特色旅游,打造旅游产品库。内蒙古文旅集团不断满足游客对“诗和远方”的向往,助力内蒙古文旅出圈出彩。锡林郭勒金莲川草原鄂尔多斯国际露营小镇-蜜水畔营地专注精品景区,打造品牌样板。内蒙古文旅集团深入各盟市充分调研、反复比选,在68个储备项目中,先期打造和完善锡林郭勒金莲川草原、奇幻星球—鄂尔多斯国际露营小镇、中国冷极村、阿尔山金江沟温泉度假区、和林格尔云中盛乐度假区等一批精品景区。采取“做强自身、辐射周边、近悦远来”的策略,多维整合全区优质文旅资源,将内蒙古优质文旅资源转化为优质旅游产品,为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中国冷极村阿尔山金江沟温泉度假区和林格尔云中盛乐度假区强化业态布局,着力提升品质。内蒙古文旅集团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在运营模式上千方百计搞创新,做强主业、做精营销、做优品牌。锡林郭勒金莲川草原与媒体联动,引入“大美中国行——美丽的草原我们的家”、“东方甄选”等,接待游客和营收同比增长59.6%、47.8%。奇幻星球—鄂尔多斯国际露营小镇蜜水畔营地强化营销,开放后迅速位列抖音鄂尔多斯露营地收藏榜第一,成为露营优选打卡地。中国冷极村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构筑起“定制旅游+森林民宿+大众冰雪”产品体系。阿尔山金江沟温泉度假区落实“旅游+生态”、“旅游+康养”融合发展,打造森林温泉、康养度假目的地。和林格尔云中盛乐度假区以“文化唤醒、古村换新、自然焕发”理念,打造“塞上古村最潮艺术聚落,北国水乡欢乐度假天堂”,入选2024年度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盘活资产实现国资保值增值向管理要效率、向市场要效益,内蒙古文旅集团积极履行国有企业功能使命,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全力盘活用好划拨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截至目前,自治区政府以资本金形式划拨的自治区示范性养老公寓、阿尔山无线电宾馆、上海内蒙古白云宾馆、海南房产等4处资产全部盘活。自治区示范性养老公寓自治区示范性养老公寓自2023年2月划转后,仅用6个月时间就实现开放运营,长者公寓、康养医护、旅居酒店等业态逐步落地,成为建设“康养游优选地”的生动实践。阿尔山建国璞隐酒店阿尔山无线电宾馆与首旅集团合作打造阿尔山建国璞隐酒店,去年年底完成改造升级并投入运营。今年6月以来连续满房70余天,在携程、去哪儿等OTA平台上位列兴安盟高档酒店口碑榜第一。此外,内蒙古文旅集团在运营好现有酒店的基础上,还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管理等模式不断开拓市场,海南房产实现整体运营盈利,上海内蒙古白云宾馆改造提升工程完毕进入试运营,集康养度假酒店、商务酒店、精品酒店、民宿公寓等于一体的“正北方”酒店品牌体系初步形成。拓展业务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文旅集团要抓紧运作,加强资源整合和统筹谋划,做足全域、全季、全业的文章”,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赋予的重要任务。内蒙古文旅集团挺膺担当,发挥集团产业集群优势,推动区内外优质文旅资源整合,激发文旅消费增长新活力;发挥行业协会“领头羊”作用,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开拓文旅深度融合新蓝海;发挥兴源公司在港窗口作用,拓展国际会展、招商引资、游客互送、研学交流等业务,对接国际化资源新赛道。深圳文博会内蒙古展区展陈包头图书馆智慧云平台积极对接各盟市、厅局、企事业单位,承接各类项目32个。承接上海进博会、深圳文博会内蒙古展区展陈等商务会展项目,实施广西“体育云”管理系统、包头智慧图书馆等数字科技项目,承办香港青年内蒙古交流团等培训研学项目,与北京央音未来文化集团合作成立艺术培训公司,开展美术、舞蹈、声乐等艺术科目培训。香港青年内蒙古交流团艺术培训打造“内蒙古好物”平台,提升“蒙”字标品牌影响力。整合全区特色农畜产品、文创产品,搭建“内蒙古好物”营销平台,抖音商城上架两百余种产品,曝光率逾千万。联合内蒙古电视台打造《内蒙古好物》综艺节目,举办呼、包、鄂、乌等5期专场节目,直播关注近900万人次。内蒙古好物直播间和内蒙古文旅票务平台开发内蒙古文旅票务营销平台,推广优质文旅资源。整合精品景区、酒店民宿、演出赛事等资源,在微信、抖音、携程等平台搭建内蒙古文旅票务营销矩阵,推出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乌拉盖九曲湾、千古马颂舞剧、北京环球影城等20余项区内外票务,累计销售1650余万元,助推景区“出圈”。草原游龙启动“草原游龙”项目,打造全区旅游新名片。在第34届草原那达慕开幕式上,围绕“歌游内蒙古、旅途变旅游”,联合厦门金龙集团启动“草原游龙”项目,发布定制MC、房车等5种车型,推出“穿越锡林郭勒大草原”等5条定制游线路,打造“草原上的邮轮、草原上的VIP”,抖音直播间实时点赞人数破百万。新时代描绘新图景,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下一步,内蒙古文旅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及全国、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全力办好两件大事,着力做好资源整合、做精产品业态、做优管理服务、做强宣传营销,加快锻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国企,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绘就亮丽内蒙古的壮美画卷。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蒙ICP备19004083号

联系我们:0471-6967812;mail@nmgwlt.cn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95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