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书香浓,全民阅读嘉年华启幕!, 4月20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歌游内蒙古——“深化全民阅读 书香直达基层”阅读北疆内蒙古自治区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兴安盟全民阅读嘉年华活动在兴安盟文化中心拉开帷幕。歌游内蒙古--“深化全民阅读 书香直达基层”阅读北疆内蒙古自治区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兴安盟全民阅读嘉年华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介绍了2025年“阅读北疆”全区全民阅读计划,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宣读了全民阅读倡议书,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图书馆)向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4个图书馆)赠送5000册图书。各盟市图书馆馆长同读一本书、红色故事分享、歌舞表演等环节,展现了阅读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向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赠送图书5000册各盟市馆长同读一本书活动现场设置的红色书籍展、摄影作品展和非遗、文创产品展等主题展区,全方位呈现了内蒙古的文化底蕴。此外,同步开展的室外图书嘉年华,创新推出的“以书为翼 扬帆起航”图书护照打卡、“书海拾贝 共享墨香”图书漂流、图书跳蚤集市等趣味活动区域深受市民朋友的喜爱,让大人和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魅力,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实现“文旅融合更宜读”。市民购买文创产品现场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 “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创新融合‘文化+旅游+体育’模式,通过‘书香兴安’建设助推北疆文化品牌打造、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全民阅读良好氛围,推动‘歌游内蒙古’区域文旅品牌建设,助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忠海说。跳蚤市场生意火爆制作书签体验活字印刷DIY风筝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兴安盟图书馆和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兴安书院。
“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月活动聚焦惠民乐民, 4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活动相关情况。今年“5·19中国旅游日”以“锦绣山河,美好旅程”为主题,将举办主题日、主题月等系列活动。5月19日主题日活动当天,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在宁波市宁海县联合举办主会场活动。各省(区、市)分会场也将结合地域特色开展系列活动。主题月活动从4月21日持续至5月31日,各省(区、市)突出惠民乐民,引导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民宿、院团剧场等推出门票减免、折扣套餐、联票优惠等优惠促销活动,集中推出文化和旅游消费券包。以美团、支付宝、高德、携程、华住、喜马拉雅为代表的合作单位拟投入惠民补贴超10亿元,各地计划出台的惠民举措超6000项,进一步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和旅游消费潜力。今年“5·19中国旅游日”活动的合作单位扩大至60多家,涵盖行业协会、铁路、航空、通信运营商、金融机构、OTA平台、电商平台、交通出行平台、媒体单位等,通过跨界合作扩大“5·19中国旅游日”活动的覆盖面。各地引导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旅游度假区及各类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参与,广泛惠及居民和游客。文化和旅游部还将联合相关部门,持续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提升便利化水平,在全球广泛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工作,着力提升中国旅游形象、中国旅游资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文旅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内蒙古上榜!关于推介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推介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扩大服务消费,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组织开展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推介工作。经推荐遴选,确定“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为特别推荐案例;确定31条游径为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其中“行中轴·读中国”文物主题游径等10条游径为十佳案例,现予以公布。请各级文物、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加大对优秀文物主题游径的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推进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特此通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025年4月17日附件: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特别推荐案例“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十佳案例“行中轴·读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北京市文物局“进京赶考之路”文物主题游径北京市文物局 河北省文物局“江南水乡·斗米尺布”文物主题游径江苏省文物局“廊桥化境”文物主题游径浙江省文物局 福建省文物局“瓷上中国”景德镇瓷业景观文物主题游径江西省文物局“斯文在兹”山东儒家文物主题游径山东省文物局南粤古驿道文物主题游径广东省文物局“蜀道金牛”文物主题游径四川省文物局“大汉紫道”文物主题游径陕西省文物局“我要去延安”文物主题游径陕西省文物局优秀文物主题游径“津融之光”文物主题游径天津市文物局“东方冀白”河北白瓷文物主题游径河北省文物局“重走梁林路”文物主题游径山西省文物局中东铁路(呼伦贝尔段)文物主题游径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抗战寻英”文物主题游径辽宁省文物局抗美援朝出征地文物主题游径辽宁省文物局“寻迹尔滨”文物主题游径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局“海上方舟 共同家园”文物主题游径上海市文物局“梅绽东方”梅兰芳文物主题游径上海市文物局“百年工商”文物主题游径江苏省文物局“重走一大路·红船起航”文物主题游径浙江省文物局“不如吃茶去”茶文化文物主题游径安徽省文物局“于都长征集结出发”文物主题游径江西省文物局“守望三峡”文物主题游径湖北省文物局“边城往事·从文故里”文物主题游径湖南省文物局改革开放蛇口史迹文物主题游径广东省文物局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重庆市文物局 四川省文物局中国两弹城文物主题游径四川省文物局“阳明问道”文物主题游径贵州省文物局滇西抗战文物主题游径云南省文物局“丝路遗珍·千年龟兹”文物主题游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公示,内蒙古上榜的有→, 文化和旅游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公布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荐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通知》安排,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以下简称“典型案例”)推荐工作,在各地积极申报的基础上,经研究遴选并经公示,确定了51个典型案例,现将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非遗工坊建设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非遗工坊在推动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特此通知。附件: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2025年4月9日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民族舞蹈创作研究》获评优秀结项, 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一级艺术评论白雪燕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民族舞蹈创作研究》(批准号20EE204),凭借高质量而扎实的科研成果,以优秀等级顺利结项。这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发展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是自治区艺术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与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内蒙古民族舞蹈创作经历初创、稳健、繁荣至辉煌的发展阶段,经典佳作不断涌现。这些作品不仅传承和弘扬了内蒙古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还承载着建构内蒙古“新舞蹈艺术”的重大历史使命,为中国民族舞蹈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其发展脉络和创作特色意义非凡。在此次课题研究中,研究团队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首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内蒙古民族舞蹈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且翔实的梳理,并对各时期的经典作品进行了专业的评述。其次,分析提炼出内蒙古民族舞蹈总体创作选题类型及其演变情况;从地区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地区文化对舞蹈创作的影响;按时间脉络,详细分析了各时期精品作品的题材选择、编创手法、语汇来源与建构路径,以及其中蕴含的审美特征。此外,对内蒙古大型舞剧作品的总体创作模式和成功个案进行了分析,对舞蹈音乐、舞剧音乐、舞蹈服饰、舞台美术等相关艺术形式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进行了跨学科探究。同时,找出当下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多角度、深层次揭示了内蒙古民族舞蹈、舞剧创作的普遍规律和文化特质,高度评价了内蒙古民族舞蹈在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其中既有对传统舞蹈元素如何在现代创作中焕发生机的深度剖析,也有对不同历史时期舞蹈创作风格演变的细致解读。课题凭借翔实的基础材料、科学的研究思路和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五位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专家评语指出:“该成果以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从内蒙古民族舞蹈创作方面切入研究,将舞蹈艺术与音乐、服饰、舞台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并进行分析,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突破、能彰显和突出内蒙古特色的成果。该成果首次系统性地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内蒙古民族舞蹈的发展历程,对各时期的舞蹈作品进行了专业化的记录和评述,为舞蹈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也填补了内蒙古民族舞蹈系统性研究的空白。为内蒙古民族舞蹈的创作、表演和教育提供了实践指导。通过推广传播内蒙古民族舞蹈的发展状况与辉煌成就,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期待该课题的突出成绩能够进一步推动内蒙古民族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也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在实现内蒙古民族舞蹈理论研究向全面性和系统性提升的道路上继续深耕,为中国舞蹈学“三大体系”建设积累丰富素材,助力中国舞蹈学理论大厦的构建。
自治区文旅系统志愿服务荣获“四个一批”先进典型, 近日,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公布2024年度全区志愿服务“四个一批”先进典型名单,我厅推荐的3个个人、组织和项目荣登榜单,其中,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彩虹群众文化艺术团志愿者王爱萍荣获“最美志愿者”,通辽市奈曼旗图书馆奈曼晚八点志愿服务队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内蒙古博物院“博物弘文·守望相助”志愿服务项目荣获“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王爱萍,杭锦后旗舞蹈家协会会员,巴彦淖尔市十佳基层文艺工作者,担任陕坝镇彩虹群众文化艺术团副团长,带领团队主创编导节目80多个,组织群众性文艺汇演210场,演出遍及城乡、社区、学校、军营、老年公寓等地,观众累计27.8万余人,赢得了一致好评,丰富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辽市奈曼旗图书馆奈曼晚八点志愿服务队,自2017年经奈曼旗委宣传部批复成立至今,7年来始终活跃在志愿服务第一线,招募志愿者270人,充分调动来自不同行业志愿者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141场,实行活动项目负责制,为志愿者提供充足的展示平台,广受全旗读者好评。针对成年人开展奈曼晚八点读书会,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针对青少年开展播下阅读的种子系列讲座,激发青少年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针对偏远乡镇等基层开展蒲公英阅读行活动,将优质阅读资源输送到基层,拓宽基层群众知识视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内蒙古博物院志愿者团队不断整合、完善和升级志愿者活动,打造符合地区特点,体现行业优势的系列志愿服务品牌,2017年启动了以“博物弘文·守望相助”为主题、“带着博物馆去看你”、“内博志愿者宣讲团”、“博物院里的活色生香”、“志愿者说文物”及线上的“E志愿E服务”为内容的五个系列活动,系列活动分为馆内、馆外、网络三部分。“博物弘文”是基于内蒙古博物院结合文物特点,弘扬历史文化,发挥志愿者社会服务作用;“守望相助”是彰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各族儿女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共同携手传递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尚,每年组织、参与社会教育活动近300场次。通过此次命名活动,将进一步推动文旅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学雷锋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明旅游相结合,不断创新拓展志愿服务内容和工作方式,积极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富有活力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系,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贡献文旅志愿服务力量。
内蒙古两地入选第二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确定50个第二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成功入选,成为继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后又一乡村振兴典范。敕勒川草原旅游度假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以文化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生态为底色,探索出的“文化+旅游+乡村”融合发展新模式。呼和浩特新城区恼包村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网红村”和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打卡地。水磨村展民俗、听民谣、吃农家菜,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俗文化村。野马图村90%的农户因文旅与农业融合实现增收,真正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好生活”。《千古马颂》以“马”为主题,让游客感受人与马、人与草原和谐共处的大美境界的同时,尽享一场北疆文化的视听盛宴。中国速度赛马常规赛吸引全国精英马匹参赛,赛事期间带动周边消费增长30%。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和大青山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融合观光、休闲、生态研学、体育运动、会议庆典等多种功能,现已打造成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千古马颂水磨村额尔古纳市,不仅有广袤无垠的大草原、蜿蜒曲折的界河,还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额尔古纳市紧紧抓住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契机,充分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近年来,文旅产业成为额尔古纳市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转型的支柱型产业,也是兴边固边稳边的富民产业。额尔古纳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 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最中国生态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二届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11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根据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文化和旅游、教育、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对试点地区的政策扶持和工作指导力度,推动试点地区围绕创意设计、演出、音乐、美术、手工艺、数字文化、特色文化、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在体制机制、发展举措、产业导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强试点经验总结推广,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效能,不断发挥文旅产业的综合效益,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运营,统筹利用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不断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下一步,内蒙古将全力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实施一批高品质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和业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将试点地区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2025年清明节假期国内出游1.26亿人次, 2025年清明节假期,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缅怀英烈活动、传统文化活动、旅游活动,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多地红色旅游景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广大游客通过参观游览、参加主题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江西南昌师生在方志敏烈士纪念园内齐声朗诵《可爱的中国》。辽宁丹东社会各界代表在抗美援朝纪念塔前共读志愿军战士家书。上海在龙华烈士陵园广场前举办巧制菊花寄托哀思、手绘风筝祈愿平安等文化体验活动。宁夏固原二中、洪文中学等组织师生连续30年徒步往返108里前往山河烈士陵园扫墓。甘肃95万学生参与“清明祭英烈,重走长征路”活动。全国各地城市公园、森林公园、主题公园、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旅游村镇等迎来游玩热潮,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湖北武汉东湖樱园、河南洛阳牡丹花会、江苏无锡鼋头渚樱花谷等传统赏花地领跑热度榜。天津、江苏盐城、湖南张家界、河北晋州、新疆伊犁、西藏林芝等地进入最佳赏花期,举办花车巡游、民俗表演、健步走等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往观赏游玩。文旅产品供给丰富,假日消费活力十足。文化和旅游部发布32条乡村旅游线路,“时令采摘”“挖野菜”等乡村体验搜索热度上涨。北京、浙江、山东、安徽、江苏、贵州等地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景区打造融合传统文化与潮流时尚的消费场景,推出采茶、炒茶等农文旅融合项目,上新“公园+徒步/骑行”、数字藏品、VR游戏等玩法,开展“赏春景、品春味、探民俗”等主题活动,受到广大游客欢迎。各地博物馆推出各具特色、寓教于乐的文旅活动。故宫博物院举办“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河南博物院推出“穿越千年话清明——文物里的节气密码”线上直播活动,上海博物馆“清明·手工坊”推出“纸鸢高飞”“竹编蹴鞠球”等手作体验。多家文博场所延时开放,满足社会公众节假日参观需求。
内蒙古清明假期文旅市场热度稳步攀升, 2025年清明节假期,全区各地迎来春节后首波旅游高峰,各地加强文旅活动策划和产品供给,切实丰富市民游客假日生活,有效激发“春日经济”活力。清明假期3天,内蒙古累计接待国内游客808.45万人次,同比增长5.89%;累计实现国内出游总花费53.35亿元,同比增长5.03%。清明节假期文旅市场呈现出以下亮点和成效:清明假期春味十足为做好假期旅游市场服务,全区各地充分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前策划,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推出一批文旅产品线路,通过各种平台进行宣传推介造势,受到游客和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乌海市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咏春诗会、文化惠民演出、纸鸢手工制作体验等系列活动。赤峰市推出“清明小长假”出游、春日踏青赏花攻略等精品攻略6条,开展“歌游内蒙古 沐春亲王府”、海晨海洋乐园“踏青观海 萌狮迎春”踏青季等春季主题活动20多场。呼包鄂乌城市群“组团出道”,解锁城市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黄河湿地国家文化公园、响沙湾旅游区、林胡古塞等16个适合春季出游的宝藏打卡点。呼和浩特市以“奔赴春天 青城之约”为主题,推出踏春游园、红色记忆、探秘文博和非遗民俗四大主题30项特色活动。包头文旅推出了踏青寻觅游、追寻红色游、非遗民俗游等春季文旅系列活动45项,吸引广大游客共赴“春日之约”。阿拉善盟推出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游客体验射箭、摔跤、沙漠健康行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兴安盟以“歌游内蒙古 兴安岭上踏歌行”为主线,串联兴安盟自然风光、非遗文化、特色美食游。北疆文化魅力彰显北疆文化在春和景明的时节里,清明节带着思念和感怀,从悠悠历史中走来。清明假期,内蒙古各地以“北疆文化”为主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惠民演出、图书阅读、群众文化、文博展览,各式活动丰富多彩。内蒙古乌兰恰特、艺术剧院、乌力格尔宫等剧场先后上演舞剧《骑兵》、非遗曲艺书场专场演出、话剧《梦里梦外都是梦》、马头琴交响音乐会等多场精彩演出。内蒙古博物院依托馆藏开展“守望相助 和美同心”内蒙古采风创作作品展、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内蒙古黄河文化大展等系列活动。自治区展览馆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展等展出活动,讲述先烈故事、传播传统文化。呼和浩特市文化馆群星剧场推出“北疆华彩 群文盛宴”诗歌经典朗诵会、月月邀您看大戏等系列演出活动。研学旅游受到青睐清明假期,全区各地以推进特色研学旅游作为拉动经济新增长点的抓手,将“北疆文化”深度融入研学线路和研学产品的打造之中,倾力打造“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研学品牌。阿拉善盟推出“感悟航天精神,厚植爱国情怀”3天2夜红色研学游、天境腾格里沙漠研学两日游2条研学游线路。锡林郭勒盟设计发布了以“观星”为主线,集合民俗风情、特色体验、星空摄影、历史研学、自然观光、民宿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草原星空研学之旅产品。满洲里市持续开展俄罗斯青少年入境研学游“中俄文化年”系列活动,清明假期俄罗斯乌兰乌德市师生团在满洲里市开展研学游。清明假期恰逢蒙古国各学校春假,不少蒙古国游客选择带着孩子到二连浩特亲子游,假期第一天,蒙古国多个游客团入境参观二连浩特恐龙地质公园。旅游消费增长显著假期消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文旅消费惠民政策拉动经济增长。老街小镇涌动的人潮、来自内蒙古味道的“舌尖诱惑”、吃住行游乐购娱的热潮,都在为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注入动力。据统计,仅假期当天,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18.61亿元,同比增长10.36%,来我区旅游人均每次花费621.87元/人次,其中餐饮花费方面占比最高,为31.00%;其次为交通花费27.84%;住宿花费19.18%;购物花费16.26%;旅游景区游览花费2.79%等等。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各种地道的包头美食,北梁爆肚、蒸锅坊、蓬莱阁传统火锅等,让味蕾沉浸在老包头的味道中。“无烧麦,不青城 ”烧麦是塞外青城的传统名吃,在烧麦第一街,游客享受着一顿最地道的呼市烧麦早餐,开启了一天的美食之行。假日期间,各地还推出景区门票优惠政策,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海森楚鲁怪石林等对全国游客免收门票。锡林郭勒盟乌拉盖草原九曲湾景区、野狼谷景区、布林泉景区三家景区推出首道门票免费优惠政策。元上都遗址旅游区推出首道门票半价优惠。呼和浩特市清水河老牛湾景区推出假日期间门票半价优惠政策。旅游市场井然有序清明节前夕,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通过视频会议、下发相关文件安排部署假日安全生产工作,强化行业安全管理、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压实属地责任,各地文旅局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清明假期安全生产工作、对文旅市场开展现场排查安全督导检查工作,守好安全生产底线。假日期间,全区文旅战线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全员保持通信畅通,保证重要信息及时上传下达。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及区内各大媒体,实时发布假期出游信息。全区文旅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无重大旅游服务质量投诉和安全事故发生。
内蒙古多姿多彩过清明, 赏春花、放风筝、观非遗……清明节小长假将至,内蒙古各盟市文旅部门精心谋划,推出多姿多彩的活动,丰富市民游客的假日生活,助推“春日经济”。在呼和浩特,放风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户外活动, 4月4日,为期10天的呼和浩特第二届风筝艺术节将在大黑河军事文化旅游乐园开幕。本届风筝节通过免费开放形式,设置巨型软体风筝表演、风筝文化科普、亲子风筝DIY研学工坊、演艺巡游等互动环节。“巨型哪吒主题风筝秀”将举行哪吒系列电影主角的精彩表演;风筝文化科普活动现场展示非遗传统风筝制作技艺,陈列非遗风筝;在“非遗大师工坊”里,游客可参与带有民族文化图案的风筝制作。清明时节,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一路繁花绽放,阿拉善盟特别打造了“沙海赏花”两日游线路,第一天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游玩,可以去到阿拉善博物馆、阿拉善盟贺兰山广宗寺(南寺)、定远营古城旅游区饱览独特风光;第二天来到乌兰泉吉嘎查,在额里斯达来景区、通湖草原旅游区畅游,两日游线路最特别之处莫过腾格里沙漠腹地的扁桃花,粉白叠霞,姹紫嫣红,独具魅力的沙海赏花之旅将让游人不虚此行。在鄂尔多斯东胜区,“踏青出游一起趣东胜”主题活动包含了10大主题活动,包含了“亲子漂流”、“风筝矩阵”、“逐绿寻香”等特色活动,市民游客不妨走出家门、投入大自然的环保,共享美好时光。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出提示,提醒广大游客做好出行规划、注意交通安全、加强安全防范,文明出游、安全出游。
联系我们:0471-6967812;mail@nmgwlt.cn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