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回眸 2023”新闻发布会
2024年1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回眸 2023”新闻发布会,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孙国铭进行“2023自治区文旅工作亮点和2024年重点工作”发布。
202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闯新路 进中游”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旅市场加速回暖、文旅产业强劲复苏,文旅经济走出“供需两旺、高开高走”发展态势,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成色十足的发展答卷。全年接待游客2.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5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是去年的2.49倍和3.18倍。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凝聚发展共识。推动自治区出台《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打造“旅游四地”实施方案(2023—2025)》,印发旅游业发展、大兴安岭旅游开发、加快跨境旅游发展等文件。启动第四次全区文物普查,完成石窟寺保护规划、革命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印发《关于推进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方案》等。二是立足丰富供给,助力市场信心全面提振。创新实施“百万人互游”行动,入境旅游团队提早4个月,提前3个月完成京蒙“旅游倍增计划”。开行阿尔山、呼伦贝尔等重点旅游目的地专列400列、包机700架次,接待入境游客210万人次。聚焦“相约草原”主题,举办文旅活动6800余项。首次承办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全国舞蹈展演、中国文化馆年会。三是着力挖潜赋能,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旅游四地”建设夯基垒台、全面起势,建成高等级自驾车营地、度假区、露营地279个,5C、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总量位居全国第二。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旅游休闲街区等国家级旅游品牌17个,评定级高A级旅游景区和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83家,认定自治区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8个。四是坚持品牌引领,推动多款项目持续出圈。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在打造精品化、特色化、差异化旅游产品上集中用力,非遗旅游、研学旅游、露营旅游、旅游演艺等新产品新业态持续壮大,“围炉煮茶”、城市漫步、马拉松竞技等玩法花样频出,吸引央视综艺节目走进我区,以立体营销催生“出圈效应”。开发“亮丽内蒙古 四季好风光”系列沉浸式旅游产品,推出百余条精品旅游线路。1条线路入选全国非遗特色线路,2条线路入选全国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3条线路入选“中国之路”十大自驾游精品线路,5条线路入选全国长城主题精品旅游线路,20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挥毗邻俄蒙区位优势,成功举办“万里茶道”国际文化旅游推介会、第二十一届中俄蒙国际冰雪节。五是创新表达方式,激活北疆文化内生动力。将北疆文化融入艺术创作、展示展览、群文活动,荣获“荷花奖”等各类国家级文艺奖项47个。推出“亮丽内蒙古 奋进新征程”“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系列主题展,推出《非遗里的中国》(内蒙古篇)、《遗·冀》等综艺节目,大型融媒体直播栏目《根脉》入选国家文物局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优秀项目。
2024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北疆文化特色、资源禀赋优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总体思路、坚持全区文旅工作一盘棋的大格局、坚持守正创新促文旅业高质量发展,向着“闯新路 进中游”的目标扎实迈进。在文化培育、文物保护、非遗创新、产品供给、服务品质、品牌塑造、市场营销、开放合作等方面下功夫,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文旅贡献。一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文化和旅游工作全过程、各领域,让各族群众通过文旅实践,深度参与“铸牢”过程、感受“铸牢”成效、共享“铸牢”成果,在润物细无声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是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从供给侧和需求端双向发力,加快补齐线路设计、产品开发、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短板,推动自驾游、露营游、度假游、康养游齐头并进,红色游、工业游、冰雪游、边境游多点迸发。三是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聚焦打响“北疆文化”品牌,围绕“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在全区开展“游龙御马迎新春”千场传统春节文化惠民活动,营造喜庆祥和节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