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博物馆教育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审查会召开
4月17日,内蒙古《博物馆教育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审查会召开。来自文博行业、教育机构、标准化领域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对该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审查。审查组一致通过标准送审稿,标志着该规范即将作为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为全区博物馆教育服务的提质升级提供重要依据。
多方联动,共促文博教育标准化
标准起草组代表就《博物馆教育服务规范》的编制背景、核心内容及征求意见情况作了详细汇报。该标准立足全区博物馆教育服务现状,明确了术语与定义、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人员要求、服务质量等关键内容。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经多次文博、教育等专家论证,形成本《规范》,旨在推动博物馆教育服务从“经验化”向“规范化”转变,助力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与公众文化获得感提升。
严审细议,确保标准落地实效
评审环节中,专家组逐条审议标准文本,围绕教育服务的术语定义、考核评价、服务安全规范、服务质量等议题认真审查,进行讨论和质询。专家指出,标准内容全面、结构清晰,既体现了博物馆教育的公益属性,又融入了新时代“馆校合作”、“博物馆研学”等创新方向,对解决当前博物馆教育服务中存在的资源分散、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服务大局,赋能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博物馆教育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是内蒙古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标准发布后,将填补内蒙古博物馆领域地方规范的空白,进一步发挥博物馆在弘扬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入新动能。
下一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将根据专家意见完善文本,确保标准尽早落地见效,助力全区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