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保护传承 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芒

来源:奔腾融媒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26 16:08
【字体: 打印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厚的文化遗产,宛如璀璨的星辰。近年来,内蒙古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运用丰富的文物考古成果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不断激活文化遗产基因,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芒。

最近,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保人员正在对赤峰市松山区彩陶坡遗址出土的文物做拼对、修复和后期保护工作。2023年8月,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子项目,文物工作人员在松山区彩陶坡遗址考古过程中发掘出土一件龙形蚌饰,年代上远远早于此前出土的玉龙,填补了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的空白。

赤峰市松山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黄莉 保存下来一个完整的、有价值的红山(文化)遗址非常得少,对于我们考古人来说就有很大吸引力。

自治区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课题研究。2023年,11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全面启动,彩陶坡遗址累计勘探面积7万多平方米、发掘面积1300多平方米,为红山文化申遗提供了有力支撑。

红色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鲜明底色和精神旗帜。目前,全区有397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3155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12处遗址纪念馆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处草原入选首批国家级“红色草原”名单,8个红色旅游景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副馆长 高国庆 对 “一馆三址”进行保护修缮和展陈提升。我们将立足北疆文化品牌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展陈提升、红色文化研究、青少年研学、文创产品开发、文物保护等重点工作。

内蒙古充分利用 “世界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契机展示文化遗产。近几年,“博物馆之夜”火爆出圈,报名者云集,博物馆里过大年、博物馆里过中秋等系列活动让参观人数不断创出新高。2023年暑期,日均入馆游客达到2.3万人次,刷新了内蒙古博物院日均接待游客数据。

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自治区近几年印发多部文物保护法规文件,“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3.86亿元,实施文物修缮保护工程550多项。2024年,内蒙古将进一步加强文物管理,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推进万里茶道、辽上京和祖陵、红山遗址群、阴山岩刻申遗进程;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围绕大窑遗址、萨拉乌苏遗址、居延遗址开展保护修缮工作;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推进内蒙古文物建筑修缮计划,完善内蒙古文物保护数据库;推进西辽河文明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展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考古发掘等工作。

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 赵建华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出一批以打响北疆文化为主题的文物新展览、文博新节目,着力在文物考古发掘角度、文物研究阐释深度、文物活化利用广度上下功夫,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蒙ICP备19004083号

联系我们:0471-6961373;mail@nmgwlt.cn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95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8

当前位置: 首页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扎实推进保护传承 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芒

发布时间:2024-03-26
来源:奔腾融媒
朗读

扎实推进保护传承 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芒,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厚的文化遗产,宛如璀璨的星辰。近年来,内蒙古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运用丰富的文物考古成果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不断激活文化遗产基因,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芒。最近,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保人员正在对赤峰市松山区彩陶坡遗址出土的文物做拼对、修复和后期保护工作。2023年8月,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子项目,文物工作人员在松山区彩陶坡遗址考古过程中发掘出土一件龙形蚌饰,年代上远远早于此前出土的玉龙,填补了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的空白。赤峰市松山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黄莉 保存下来一个完整的、有价值的红山(文化)遗址非常得少,对于我们考古人来说就有很大吸引力。自治区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课题研究。2023年,11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全面启动,彩陶坡遗址累计勘探面积7万多平方米、发掘面积1300多平方米,为红山文化申遗提供了有力支撑。红色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鲜明底色和精神旗帜。目前,全区有397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3155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12处遗址纪念馆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处草原入选首批国家级“红色草原”名单,8个红色旅游景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副馆长 高国庆 对 “一馆三址”进行保护修缮和展陈提升。我们将立足北疆文化品牌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展陈提升、红色文化研究、青少年研学、文创产品开发、文物保护等重点工作。内蒙古充分利用 “世界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契机展示文化遗产。近几年,“博物馆之夜”火爆出圈,报名者云集,博物馆里过大年、博物馆里过中秋等系列活动让参观人数不断创出新高。2023年暑期,日均入馆游客达到2.3万人次,刷新了内蒙古博物院日均接待游客数据。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自治区近几年印发多部文物保护法规文件,“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3.86亿元,实施文物修缮保护工程550多项。2024年,内蒙古将进一步加强文物管理,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推进万里茶道、辽上京和祖陵、红山遗址群、阴山岩刻申遗进程;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围绕大窑遗址、萨拉乌苏遗址、居延遗址开展保护修缮工作;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推进内蒙古文物建筑修缮计划,完善内蒙古文物保护数据库;推进西辽河文明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展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考古发掘等工作。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 赵建华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出一批以打响北疆文化为主题的文物新展览、文博新节目,着力在文物考古发掘角度、文物研究阐释深度、文物活化利用广度上下功夫,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厚的文化遗产,宛如璀璨的星辰。近年来,内蒙古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运用丰富的文物考古成果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不断激活文化遗产基因,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芒。

最近,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保人员正在对赤峰市松山区彩陶坡遗址出土的文物做拼对、修复和后期保护工作。2023年8月,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子项目,文物工作人员在松山区彩陶坡遗址考古过程中发掘出土一件龙形蚌饰,年代上远远早于此前出土的玉龙,填补了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的空白。

赤峰市松山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黄莉 保存下来一个完整的、有价值的红山(文化)遗址非常得少,对于我们考古人来说就有很大吸引力。

自治区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课题研究。2023年,11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全面启动,彩陶坡遗址累计勘探面积7万多平方米、发掘面积1300多平方米,为红山文化申遗提供了有力支撑。

红色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鲜明底色和精神旗帜。目前,全区有397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3155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12处遗址纪念馆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处草原入选首批国家级“红色草原”名单,8个红色旅游景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副馆长 高国庆 对 “一馆三址”进行保护修缮和展陈提升。我们将立足北疆文化品牌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展陈提升、红色文化研究、青少年研学、文创产品开发、文物保护等重点工作。

内蒙古充分利用 “世界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契机展示文化遗产。近几年,“博物馆之夜”火爆出圈,报名者云集,博物馆里过大年、博物馆里过中秋等系列活动让参观人数不断创出新高。2023年暑期,日均入馆游客达到2.3万人次,刷新了内蒙古博物院日均接待游客数据。

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自治区近几年印发多部文物保护法规文件,“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3.86亿元,实施文物修缮保护工程550多项。2024年,内蒙古将进一步加强文物管理,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推进万里茶道、辽上京和祖陵、红山遗址群、阴山岩刻申遗进程;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围绕大窑遗址、萨拉乌苏遗址、居延遗址开展保护修缮工作;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推进内蒙古文物建筑修缮计划,完善内蒙古文物保护数据库;推进西辽河文明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展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考古发掘等工作。

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 赵建华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出一批以打响北疆文化为主题的文物新展览、文博新节目,着力在文物考古发掘角度、文物研究阐释深度、文物活化利用广度上下功夫,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蒙ICP备19004083号

联系我们:0471-6967812;mail@nmgwlt.cn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95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