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两个项目入选全国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名单”,乌兰夫纪念馆和内蒙古大学联合申报的“聚焦红色文化展馆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满洲里博物馆和满洲里市第五中学联合申报的“中共六大满洲里‘红色边境线’红色基因传承沉浸式思政课堂”项目入选。
此次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由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开展,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与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提升育人效果。经过专家审核,最终确定了10个示范项目、100个精品项目。
乌兰夫纪念馆与内蒙古大学联合打造“实践基地”,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展览、宣讲、体验活动等形式,让广大学生了解乌兰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解放、祖国统一,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的不朽功勋,从而激发学生对红色革命历史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加深对革命精神的认同和理解,引导广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争当时代新人。
中共六大满洲里“红色边境线”红色基因传承沉浸式思政课堂以沉浸式活动的方式开展。通过情景再现,生动呈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通过在满洲里设立的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赴苏联探寻革命真理,参加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系列重要会议及活动的历史。通过“现场教育”和“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带领青少年深入了解革命遗址背后的故事,使青少年身临其境感受红色历史,追忆红色足迹,感悟先烈们的革命精神。
下一步,自治区文物局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政治引领,用好红色优质资源,联合自治区教育厅着力开发一批展现内蒙古革命历史的思政课程,打造一批“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品牌,发挥好革命文物、革命文化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大思政课”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