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文化馆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

来源:自治区文化馆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07 15:30
【字体: 打印

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既是慎终追远的肃穆时刻,亦是万物吐故纳新的蓬勃时节。

4月3日下午,自治区文化馆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与自动化学院的师生以及回民区阿拉善北路街道社区群众,近200人共同参与其中。活动采用了非遗体验、红色诵读、主题观影等多种形式,精心为青少年搭建起一个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厚植家国情怀的美育实践平台。

文化传承,感悟清明内涵

活动伊始,主持人通过讲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及节气特点引领参与者领略清明这一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家不仅加深了对清明的理解,还品尝了明前茶与特色面点等时令美食,在味觉与文化的交融中感受清明的独特魅力,让传统文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浸润心田。

现场互动环节中,参与者纷纷分享自己与清明节的故事,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非遗体验,巧手塑匠心

本次活动邀请了“包头面塑”非遗传承人邢茹老师为大家展示面塑艺术的精湛技艺,并详细讲解“寒燕燕”的制作方法与文化寓意。捏寒燕燕,又叫“蒸子推”、“寒燕儿”、“寒鸡鸡”。相传是为了纪念晋国时正直忠烈的大臣介子推。

邢茹老师手法娴熟,技艺精湛,一揉一捏之间,栩栩如生的面塑寒燕燕便呈现在眼前。在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参与者分组动手实践,在揉、捏、塑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让同学们在指尖传承中感悟文化魅力,不仅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专注力。

红色诵读,激扬爱国情怀

清明祭祖,不仅是对血脉亲缘的追思,更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来自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内蒙古文化馆的青年团员代表饱含深情朗诵《为人民服务》,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现场,感染了每一位听众。

经典诵读环节以声传情、以情动人,借助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艺术,使红色基因在声声共鸣中代代相传。这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让青少年在美的熏陶里,自然而然地接受精神洗礼。当激昂有力的诵读声在场馆内不断回响,革命先烈用热血浇灌的信仰之花、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都化作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深深扎根于青少年的心田。他们以先烈为榜样,在诵读中感悟初心使命,在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光影铸魂,铭记历史

活动的最后,全体参与者一同观看了红色电影《八佰》。影片中革命先烈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壮烈事迹,让在场观众深受震撼。当看到守军将士身绑炸药高呼"誓与四行仓库共存亡"纵身跃下时,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不惧牺牲、浴血奋战的坚定信念和坚韧意志。硝烟中挺立的英烈身影,恰似清明时节绽放的杜鹃,用生命染就了今日的和平春光。

这堂特殊的"清明思政课",让年轻的心灵在感动中铭记历史,在缅怀中汲取奋进力量。我们深知,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于新时代的建设中。

本次“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沉浸式体验的美育实践,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感知传统文化之美、厚植家国情怀的成长平台。参与者们在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中提升审美素养,在红色经典的诵读演绎中陶冶艺术情操,在革命光影的审美体验中升华精神境界,实现了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初审:杨巧慧 复审:王雪雯 终审:王佐政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蒙ICP备19004083号

联系我们:0471-6961373;mail@nmgwlt.cn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95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8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自治区文化馆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07
来源:自治区文化馆
朗读

自治区文化馆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 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既是慎终追远的肃穆时刻,亦是万物吐故纳新的蓬勃时节。4月3日下午,自治区文化馆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与自动化学院的师生以及回民区阿拉善北路街道社区群众,近200人共同参与其中。活动采用了非遗体验、红色诵读、主题观影等多种形式,精心为青少年搭建起一个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厚植家国情怀的美育实践平台。文化传承,感悟清明内涵活动伊始,主持人通过讲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及节气特点引领参与者领略清明这一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家不仅加深了对清明的理解,还品尝了明前茶与特色面点等时令美食,在味觉与文化的交融中感受清明的独特魅力,让传统文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浸润心田。现场互动环节中,参与者纷纷分享自己与清明节的故事,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非遗体验,巧手塑匠心本次活动邀请了“包头面塑”非遗传承人邢茹老师为大家展示面塑艺术的精湛技艺,并详细讲解“寒燕燕”的制作方法与文化寓意。捏寒燕燕,又叫“蒸子推”、“寒燕儿”、“寒鸡鸡”。相传是为了纪念晋国时正直忠烈的大臣介子推。邢茹老师手法娴熟,技艺精湛,一揉一捏之间,栩栩如生的面塑寒燕燕便呈现在眼前。在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参与者分组动手实践,在揉、捏、塑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让同学们在指尖传承中感悟文化魅力,不仅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专注力。红色诵读,激扬爱国情怀清明祭祖,不仅是对血脉亲缘的追思,更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来自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内蒙古文化馆的青年团员代表饱含深情朗诵《为人民服务》,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现场,感染了每一位听众。经典诵读环节以声传情、以情动人,借助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艺术,使红色基因在声声共鸣中代代相传。这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让青少年在美的熏陶里,自然而然地接受精神洗礼。当激昂有力的诵读声在场馆内不断回响,革命先烈用热血浇灌的信仰之花、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都化作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深深扎根于青少年的心田。他们以先烈为榜样,在诵读中感悟初心使命,在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光影铸魂,铭记历史活动的最后,全体参与者一同观看了红色电影《八佰》。影片中革命先烈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壮烈事迹,让在场观众深受震撼。当看到守军将士身绑炸药高呼"誓与四行仓库共存亡"纵身跃下时,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不惧牺牲、浴血奋战的坚定信念和坚韧意志。硝烟中挺立的英烈身影,恰似清明时节绽放的杜鹃,用生命染就了今日的和平春光。这堂特殊的"清明思政课",让年轻的心灵在感动中铭记历史,在缅怀中汲取奋进力量。我们深知,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于新时代的建设中。本次“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沉浸式体验的美育实践,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感知传统文化之美、厚植家国情怀的成长平台。参与者们在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中提升审美素养,在红色经典的诵读演绎中陶冶艺术情操,在革命光影的审美体验中升华精神境界,实现了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既是慎终追远的肃穆时刻,亦是万物吐故纳新的蓬勃时节。

4月3日下午,自治区文化馆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与自动化学院的师生以及回民区阿拉善北路街道社区群众,近200人共同参与其中。活动采用了非遗体验、红色诵读、主题观影等多种形式,精心为青少年搭建起一个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厚植家国情怀的美育实践平台。

文化传承,感悟清明内涵

活动伊始,主持人通过讲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及节气特点引领参与者领略清明这一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家不仅加深了对清明的理解,还品尝了明前茶与特色面点等时令美食,在味觉与文化的交融中感受清明的独特魅力,让传统文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浸润心田。

现场互动环节中,参与者纷纷分享自己与清明节的故事,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非遗体验,巧手塑匠心

本次活动邀请了“包头面塑”非遗传承人邢茹老师为大家展示面塑艺术的精湛技艺,并详细讲解“寒燕燕”的制作方法与文化寓意。捏寒燕燕,又叫“蒸子推”、“寒燕儿”、“寒鸡鸡”。相传是为了纪念晋国时正直忠烈的大臣介子推。

邢茹老师手法娴熟,技艺精湛,一揉一捏之间,栩栩如生的面塑寒燕燕便呈现在眼前。在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参与者分组动手实践,在揉、捏、塑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让同学们在指尖传承中感悟文化魅力,不仅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专注力。

红色诵读,激扬爱国情怀

清明祭祖,不仅是对血脉亲缘的追思,更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来自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内蒙古文化馆的青年团员代表饱含深情朗诵《为人民服务》,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现场,感染了每一位听众。

经典诵读环节以声传情、以情动人,借助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艺术,使红色基因在声声共鸣中代代相传。这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让青少年在美的熏陶里,自然而然地接受精神洗礼。当激昂有力的诵读声在场馆内不断回响,革命先烈用热血浇灌的信仰之花、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都化作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深深扎根于青少年的心田。他们以先烈为榜样,在诵读中感悟初心使命,在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光影铸魂,铭记历史

活动的最后,全体参与者一同观看了红色电影《八佰》。影片中革命先烈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壮烈事迹,让在场观众深受震撼。当看到守军将士身绑炸药高呼"誓与四行仓库共存亡"纵身跃下时,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不惧牺牲、浴血奋战的坚定信念和坚韧意志。硝烟中挺立的英烈身影,恰似清明时节绽放的杜鹃,用生命染就了今日的和平春光。

这堂特殊的"清明思政课",让年轻的心灵在感动中铭记历史,在缅怀中汲取奋进力量。我们深知,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于新时代的建设中。

本次“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沉浸式体验的美育实践,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感知传统文化之美、厚植家国情怀的成长平台。参与者们在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中提升审美素养,在红色经典的诵读演绎中陶冶艺术情操,在革命光影的审美体验中升华精神境界,实现了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蒙ICP备19004083号

联系我们:0471-6967812;mail@nmgwlt.cn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95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8